首頁>要聞 要聞
嚴查扶貧領域腐敗報告:不放過伸向扶貧資金的黑手
無論是廣西開展的“專項工作”,貴州組建的“民生監督組”,還是甘肅進行的“兩查兩保”專項行動,都是在脫貧攻堅大背景下,將監督執紀的觸角向基層延伸,針對扶貧領域貪污侵占、虛報冒領、以權謀私等違紀違法問題施以重拳,讓基層“蒼蠅”“蛀蟲”無處遁形,真正還利于民,厚植黨的執政基礎。
“從嚴查處扶貧領域的貪污腐敗,既是讓百姓有‘獲得感’,也讓廣大干部受教育。”貴州省紀委副書記黃文勝說。民生重點領域的“微腐敗”,具有隱蔽性強、查處難度大的特點。基層紀檢監察干部深化“三轉”,聚焦主業,向群眾身邊的腐敗行為“亮劍”“開刀”,這對他們來說本身就是強化學習、熟練業務的過程;同時,各地不斷強化主體責任,并在查辦案件時堅持“一案雙查”,既查當事人,也查負有監督責任的紀檢干部,從而使廣大紀檢監察干部在一級一級傳導壓力的過程中扛起責任、履行使命。
采訪中,干部紛紛表示,他們在針對扶貧領域腐敗開展的專項行動中收獲很大、教育深刻。“以前認為只要把錢發下去就完事了,以后可不敢這么想了。國家的扶貧款既要發下去,更要用到百姓身上,用到合適的扶貧項目上。”一名扶貧辦干部說。
扎緊制度籠子
強化反腐力量
“之前到銀行取錢,不知道低保金究竟有多少,現在一目了然。”貴州榕江縣古州鎮文武中心村村民蒙政金站在村社區服務站的一臺“自助查詢機”旁說,“還是這個機器厲害,現在我都用不著往鄉里跑了。”
蒙政金口中的“機器”,實為“民生資金云”大數據平臺,也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為監督插上科技的翅膀”而正在推進的項目。通過大數據平臺,群眾除了可以用身份證掃描查詢民生資金發放情況外,還可以按行政區域、資金名稱、主管部門等方式進行查詢。據州監察局副局長秦天介紹,“民生資金云”大數據平臺已在全州16個市縣全面鋪開,目前共建成終端948臺,占全州計劃總數的47.8%,已覆蓋所有市縣政務服務中心、鄉鎮便民利民服務中心及部分行政村(社區)。
現在,黔東南在大數據平臺“后臺”設置了互斥資金比對、資金重復發放比對、受益對象身份比對等監督模型,從而第一時間發現資金的異常發放情況。三穗縣紀委監察局通過比對農村低保對象與黨員干部的信息,發現長吉鄉赤瓦村村支書曾祥軍有公職的兒媳在領取低保金。經查,曾祥軍正是利用職務便利騙取了低保金。為此,曾祥軍被處以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在大數據平臺的幫助下,雷山縣郎德鎮楊柳村村民余某某被查出重復享受農村危房改造資金,這使得有失職瀆職之嫌的鎮社會事務辦主任文勝鋒被立案調查……目前,通過有效的數據比對,全州共立案查處32件38人,1萬多個問題轉相關部門整改和修正數據錯誤,46人主動退還多拿多占的民生資金。
“我們還開通了在線舉報功能,群眾可隨時隨地進行舉報監督。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完善大數據平臺信息,進一步豐富平臺的監督模型,不斷提升平臺發現問題的能力。”州黨委常委、紀委書記黃興文說。
同黔東南一樣,廣西博白縣也開通了“民生資金網上監管平臺”。平臺具備資金政策公開、自主實名查詢和舉報投訴三大功能。群眾在網上輸入“博白縣民生資金”,就可登陸平臺,了解相關政策規定;再輸入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就可了解自己獲得了哪幾種民生資金,如果發現問題,還能在線舉報。“通過業務平臺的使用,可以對不按時發放、克扣、截留、滯留資金等情況進行自動預警,從而關口前移,把監管的口子提前。”博白縣委常委、紀委書記歐青說。
把領導干部的權力關進“數據鐵籠”,讓扶貧信息和扶貧資金的發放變得更加公開透明,黔東南和博白的做法正在貴州和廣西推開。各地實踐證明,只有從源頭上堵住漏洞、強化監督,才能讓領導干部審慎用權,扶貧資金也才能用好、用到位。
除了借助技術手段堵塞漏洞外,各地還不斷建章立制,進一步扎緊制度的籠子。不久前,貴州出臺了《貴州省國家公職人員、村(社區)干部落實惠民政策行為規范(試行)》,并配套建立了申報制度、公示制度及核實抽查制度,以打通惠民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甘肅榆中縣則相繼出臺了《關于在縣級國家機關和縣直部門設立紀檢專干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鄉鎮紀檢組織建設的實施意見》等制度,以有效遏制扶貧領域的腐敗行為。
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執行關鍵在人。目前,廣西、貴州、甘肅正通過配齊配強基層紀檢干部、輪訓縣區和鄉鎮紀檢干部等手段壯大和強化針對扶貧領域監督執紀的力量。
“下一步,我們將嚴格落實新出臺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強化責任追究,通過嚴肅問責,推動各級黨委、紀委特別是縣委、縣紀委切實承擔整治和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問題的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督促有關職能部門黨組織落實監管職責。”中央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說。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扶貧領域 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