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指標體系
賦分力求公平上海北京均設減分項
由于北上廣深四個超大城市發展特點不一,積分落戶指標體系也不盡相同。與廣州、深圳、上海的單項分值最高動輒60分、100分、140分不同,北京積分采取小分值設計,單項積分最高的博士(學歷十學位)加分僅為37分。
北京市發改委負責人解釋,北京的小分值設計注重把握不同指標間的分值匹配關系,另外積分指標體系設計簡化,積分指標數量較少,便于操作。在分值賦予上,總體保持就學與就業、居住的起點公平。
跟廣州、深圳相比,上海和北京都設置了減分項。如上海對申請人行政拘留一次減50分,提供虛假材料和有刑事犯罪記錄則各減150分;北京規定一次行政拘留記錄減30分。
記者發現,按北京的積分規則,一個申請者可能拿到的最高分數理論上約為163分,即:17年(按28歲博士畢業計算)社保和自有住房68分,博士37分,創新獎12分,納稅獎勵6分,年齡加分20分,國家級勞模20分。
而在上海,這樣一個勞動者最高積分理論上可拿到731分,包括年齡加分30分,高級職稱140分,社保也按繳納17年計51分,創業人才120分,投資納稅120分,繳納社保費高于社會平均基數3倍120分,省部級及以上表彰110分,配偶為本市戶籍40分。
據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聶日明介紹,在上海,申請者只需達到120分,即申請者為全日制本科畢業生且繳納社保滿7年,便可享有比普通居住證更好的市民待遇(子女在上海可以報考高職等院校等);而在居住證轉戶籍方面則不計算分數,居住證持有人只要無刑事犯罪、不違背計生政策規定、穩定就業和繳納社保滿7年、有中級職稱即可,“落戶預期相對明確”。
廣州市的積分落戶積分辦法與上海類似。申請人只需在5個積分指標中(“文化程度”、“技術能力”、“職業資格或職業工種”、“社會服務”、“納稅”)累計總積分達到60分即邁過“入戶門檻”,之后只需比拼在本市繳納社會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的參保時間長短。
與上海、廣州不同,北京的積分落戶最終按照積分多少來排序。聶日明認為,這意味著北京的政策更有利于高學歷、有房者等城市精英。
分值導向
四地標準側重創新人才疏解人口加分北京超上海
項目賦分代表著人口導向。北上廣深四個城市的積分辦法都傾向于年輕人、高學歷(技能)、創業能力強的人群。
北京市導向指標中,分數從高到低依次是:博士37分、碩士26分;省部級勞模、道德模范等榮譽20分;45歲以下20分;職住由城六區遷往郊區3年積12分;創新創業獎勵最高12分;納稅投資獎勵6分。
與廣州、深圳學歷積分從技校、中專起步不同,北京學歷積分從大專起步。在深圳,有大專以上學歷并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資格或具有高級技師資格的申請人,可以獲得和博士研究生一樣的100分加分。上海、廣州、深圳都將職稱、職業技能作為加分指標,北京則沒將職稱納入積分,僅僅將教育背景作為重要指標。對于設置教育背景指標,北京市發改委負責人的解釋是:教育背景是體現申請人知識結構和基本素質的重要方面。
編輯:王瀝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