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浴火重生的歷史回響
——寫在“九一八事變”爆發85周年之際
為了世間的和平,慘痛教訓不容忘卻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很多時候,時光越沉淀,歷史看起來也就越清晰,給人的啟迪也就越深刻。
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的方位中,“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14年抗日戰爭的起點,也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從今天回望過去,看到那些用血寫成的教訓,讀來心頭仍隱隱作痛,啟迪著未來。
——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會副會長王建學教授說, “九一八事變”的爆發如果說是偶然,那么它只是偶然在這個具體的時間上;日本軍國主義對外擴張的國策決定著,這場事變是遲早要爆發的。
“九一八事變”爆發前的舊中國,積貧積弱,一盤散沙,內戰頻仍。盤踞在東北的日本早已磨刀霍霍,伺機待動。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1927年的《田中奏折》中,日本以東北為基礎侵略中國和世界的野心暴露無遺。1928年,日本關東軍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就是“九一八事變”的預演。事變前夕,日本先后制造了“中村事件”和“萬寶山事件”,為武裝襲擊尋找借口,擴大侵華已處于箭在弦上的地步。
——歷史告訴我們,避戰怕打也會挨打。遼寧大學歷史系教授胡玉海認為,“九一八事變”爆發時,中國力量并非不堪一擊,甚至還有一定優勢,但依然一敗涂地,教訓慘痛而深刻。事變當天,進擊北大營的日軍兵力約800人,而北大營駐軍卻有近7000人。日本看透了國民政府和東北軍的“不抵抗政策”,才敢于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
唯有血肉才能筑起新的長城。“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國共產黨滿洲省委立即發表了《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呼吁社會各界民眾崛起,以武裝手段驅逐日本強盜。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長范麗紅說,在這場民族解放的偉大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發揮著中流砥柱的核心作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贏得了最后的勝利。
——歷史告訴我們,“自掃門前雪”最終養虎為患。日軍發動的“九一八事變”,點燃了法西斯對外侵略的第一場戰火。它引發的不僅是中日間的戰爭,也是一場最終橫跨太平洋、與歐洲戰場遙相呼應的大災難。可以說,“九一八事變”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真正起點。
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潔表示,從這個角度看,發生在中國的“九一八事變”,就是太平洋戰爭中的“珍珠港事件”。沉沒在夏威夷海底的亞利桑那號戰艦,與被炮轟損毀的東北軍北大營,遭遇并無有區別。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野心,是在鮮血澆灌下野蠻生長。
在退讓與妥協中,日本軍國主義的野心如烈火烹油。“九一八事變”留給世界的共同教訓,就是“綏靖政策”將導致災難。
編輯:楊嵐
關鍵詞:歷史 日本 九一八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