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健身教練行業亂象起底:資格培訓考試如“買菜”
何晶也告訴記者,有一次,她在鍛煉時看到健身房的教練在接受培訓,“我仔細一聽,根本不是培訓專業知識,而是教他們怎么賣私教課”。
鮑克還提到,目前,國內對教練員資質沒有一個很好的評估機制,這也導致健身教練水平參差不齊。
“現在提倡全民健身,健身市場也比較火爆,但從實際來看,每個會員都能真正受益的非常少,真正做到這些的健身房可以說是鳳毛麟角。”鮑克說。
對于出現此類問題的原因,鮑克認為,我國并沒有專門的監管機構,健身市場基本是市場化發展。
教練資格標準待統一
培訓機構需加強監管
2015年11月,國家體育總局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發布的《2015中國健身教練職業發展報告》稱,在私教行業,入職1年至3年的“新人”中,52%的人有專業背景,其余的48%沒有專業背景。
國家隊健美教練、北京體育大學健身健美專業講師郭勇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專業背景主要指的是與體育有關的背景,比如體育學院的學生、體育運動專業的學生,不一定是專門的健身專業。
除去專業背景,從不同渠道升格為教練的,手持的證書也各不相同。而目前,國家對健身教練資格還沒有統一的規范和標準。
“我覺得健身教練資格證很難達到一個統一的標準,也很難做到有效監管。”鮑克說,體育總局人力資源中心的健身教練等級考試還算比較正規。但是要想規范和有效監管,我個人認為首先需要健身房配合,即沒有資格證不能上崗;其次,提高會員識別能力;最后,工商部門應該考核健身房有多少師資和能力,而不是有營業執照有場地就可以開健身房。
吳皎則認為,應該從源頭即經營者入手。經營者必須先重視教練,要從各個方面去培養教練,而不是讓教練做一個銷售人員。現在很多教練到健身房后基本上都去賣課了;其次,對于教練,應該更多地看會員的評價或授課的表現,如果只是看賣了多少節課,教練本身的專業素養不會提高。另外,放開門檻沒什么不好的,關鍵是進去之后怎么把這些教練培養出來,這是一個很關鍵的環節。
郭勇認為,健身市場這些亂象是一種正常現象,所有行業都有這樣一個過程,慢慢從不成熟走向成熟,從不規范走向規范,從不專業走向專業。
“我認為未來健身教練資格是多元化的,健身教練是一種技能,目前要強制去規范資格考試不太可能。而且,也不能說一些機構頒發的資格證就是不好的。我覺得健身教練這個職業的培訓比以前已經好太多了,以后培訓機構肯定會越來越多,最后誰能留下來是靠市場來決定。”郭勇說。(見習記者 帥標 記者 廉穎婷)
編輯:秦云
關鍵詞:健身房 健身教練 資格培訓考試 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