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悅讀 悅讀
入職才兩月,職場冷暖初體驗
“95后”離開菁菁校園走入社會感慨多
新華調查
新華報業網訊 對于今年夏季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們來說,過慣了寒暑假的他們,在這個國慶小長假,才得以迎來工作后的第一次休整。
返鄉,聚會;學習,備考;加班;玩耍……愛歸納總結的“95后”職場新人羅關生說,對于他們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家庭物質條件總體更豐裕,個性更自我,幸福不幸福,主要看自己。
大城市的心理建設
這個國慶假期給了李宇峰一個不小的打擊。今年7月,李宇峰剛從鎮江一所大學畢業,到上海工作。父母與他原先的如意算盤是,在上海的“后花園”蘇州買套房備用。然而,國慶期間,蘇州宣布限購,外地人在蘇州市區購房至少要繳納兩年的社保。
李宇峰學的是設計類專業,覺得回老家沒有好的機會。“我的心理價位是5000+,這樣開銷掉昂貴的上海房租,基本生活可以不用父母負擔。”然而,老板開價月薪4000元,他決定先接受這份工作,積攢一些工作經驗。
上海的高房價,讓他有了在蘇州買房的打算。“現在最糾結的是,不管在上海買還是在蘇州買,等夠了社保繳納期限,房價不知道還要漲多少。”
一家國字號事業單位到南京林業大學招聘時,1994年出生的揚州姑娘小曄曄應聘去了北京——不過是在通州,也不給她事業編制。月薪4500元,住房補貼700元,二人合租82平方米公寓,2000元房租,對半分。她說,自己愛買高品質東西,基本靠透支下月工資生活。
6月27日到崗,一年實習期,轉正后收入應該還會高些。小曄曄的爸爸很高興,“收入不錯,這個平臺揚州沒有,要珍惜”。
新人的工作量是巨大的,她的工作內容分3塊:宣傳——做兩個微信公眾號的圖文編輯;專業——學習實驗室所有的實驗,數不清的熬夜加班趕圖;社會培訓——從招生、打電話、做表格,到接待學員、現場維護,“崩潰,前輩同事在辦公室看韓劇,我常常孤立無援面對各種突發情況和學員要求……”
像所有“90后”愛用重口味詞匯一樣,小曄曄用“茍且”形容新的工作和生活,“中午就吃一點燕麥片,晚上回去自己做飯菜,爸媽會遙控指導”。
同班同學怎么樣?浙江一家企業為了騙國家補貼來招應屆生,班上一下去了8個,各種刁難克扣,同學們一個月就被逼得都辭職了;有七八個同學找到待遇和氛圍好的公司,很珍惜人才;有兩個同學從大學就開始創業,每月利潤固定在一兩萬……
小曄曄在南京讀大學時,業余時間學昆曲、學大提琴,到了北京,迅速找到“組織”——雙休去北師大曲社拍曲。
心懷詩意的女孩擁有不一樣的小宇宙。“在頗為困窘的生存狀態下,我過得也挺好,有滋有味,也會郁悶,絕大多數時間還是傻樂。”訴說完一大通艱辛后,小曄曄這樣總結她的職場新生活。
小城市的家鄉建設
羅關生一邊在昆明玩一邊在微信上接受采訪。
他以秒回的速度發過來大段文字:工作兩個半月中,跟著師傅和甲方共同進行設計會審,做統計表格,打雜,參加州公司培訓;收入稍大于支出,除了房子什么都買得起。在同班同學中,薪酬屬中下,單位專業水準屬中等,事業開拓前景屬上等。作為一家新成立的國企,能學到不少東西,發展空間很大,所以很滿意……
小羅畢業于東南大學電子工程專業,不少同學去了華為、海康威視等名企,月薪萬元以上,“不過累得像狗”。離開長三角的只有小羅一人。他回到家鄉,一來因為父母年紀大,自己是獨子,想回家照顧;二來,他的家鄉是美麗的大理。“南京的住房和教育成本太嚇人,大理就可以過得很輕松。”雖然大理只是個小地方,但是空氣好、環境美,房子均價六七千元,海景別墅也就每平方米1.5萬元,北京的明星都來買房。而且,和東部沿海相比,西南人才緊缺,“我想回來建設家鄉”。
丁鵬也回到了家鄉。他是徐州協鑫集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信息助理工程師,既可以算職場新人,也可以算職場老人。他剛剛從外地回來,加盟協鑫。
老家在徐州銅山的丁鵬原在無錫讀書、工作,壓力不小。回到徐州后,覺得既減輕了壓力,又能就近照顧家人。新單位是A股上市企業協鑫集成旗下子公司,在徐州是很多當地年輕人翹首以盼的企業。
今年“十一”長假,丁鵬第一次沒有出去玩。“工廠邊建邊投產,很多設備需要調試,我主動申請加班了。”7天中,丁鵬有4天在公司調試設備,他沒有抱怨。
“協鑫給了年輕人施展才華的平臺,公司營造的家文化也非常溫馨。”丁鵬說,年輕人找到自己中意和喜歡的工作,就會有干勁。
詩意遠方的理想建設
年輕人的滿足感跟所處發展空間密切相關。同樣是回到家鄉,陜西渭南的曦曦感到“憋壞了”。
畢業于南京農業大學的曦曦,夏天畢業時非常想留南京,但家里不舍得她獨自在外,給她安排老家一個事業單位,目前催著她邊工作邊備考進編。而曦曦感到自己正逐漸被家人和小城市“禁錮”,“連一場戲都看不到”。整個長假,她都在上網課,準備12月份日語考試,然后去日本留學。
“我還沒和爸爸講這個計劃。我目前要做的就是好好表現,踏踏實實勤懇工作,同時考好日語,讓家人相信我是有理智有判斷力的好青年,在哪里都是好樣的,值得他們投資。”曦曦心態始終樂觀。
這個小長假,湯湯也在學習,備考雅思。夏天以來,湯湯一直都沒怎么玩,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目標——英國。
出生于1994年的湯湯8月從南京財經大學財會專業畢業之后,進了南京一家地產公司做出納,“我一直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也不太滿意這份工作”。
湯湯是南京人。大多數同學都去了銀行金融機構,工資高,但壓力很大,“有的甚至影響到身心健康”。雖然眼下這份工作收入較低,但因為想出國,湯湯也就把這里當一個輕松的過渡。爸媽同事的孩子至少三成以上都選擇出國,自己也有兩個好友在英國讀書。
作為社會新人,湯湯常常處于矛盾之中。有時候覺得穩定就好,比如眼下的工作也算安穩,可并非所愛。父母提過考公務員,但覺得坐機關的日子日復一日都是一個樣,便沒有去考。“自己能做到為了堅持興趣忍受動蕩和貧窮嗎?也難說,需要親歷現實才知道答案。”
湯湯決定不再多想、不糾結,付諸行動。她心中的念想來自于2015年的經歷。那一年她去當了國際藝術節的志愿者,為她的世界打開一扇新窗戶:可不可以去試著學習藝術管理,逃離枯燥的財會專業?
“不管怎樣,趁著年輕,不要對生活下定論,想做就去做,去見識更多,未來在下一站等著自己。”湯湯說。(黃偉 王曉映)
編輯:曾珂
關鍵詞:職場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