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沈宗敬的《西山紀游圖》:險峻容胸懷 高深納古今

2016年10月12日 14:44 | 作者:申志輝 | 來源:中國書畫報
分享到: 

清代沈荃、沈宗敬父子在當時享有盛譽。沈荃工書法,沈宗敬工山水,二人均受同鄉董其昌的影響。沈宗敬于山水一科鉆研持久。他法古人,師造化,寫胸襟,在一定程度上傳承并發展了文人山水畫。



沈宗敬《西山紀游圖》(見上圖)為紙本設色,縱86.5厘米、橫39.8厘米,現藏于廣西博物館。畫家在畫面左上方自題:“西望遙岑神久馳,游蹤乍到勝方知。 岏峭壁千尋立,險峻峰巒萬疊奇。澗落紅泉新雨后,竹搖翠影晚風遲。紛紛不少長安客,幾個能來共賦詩?游西山之一并錄。”鈐“沈宗敬”白文方印、“師峰”朱文方印,引首鈐“隨意”白文長方閑章。據題識可知,此作是畫家游覽西山后創作而成的。畫家師造化以出新意,對筆墨、色彩進行巧妙安排,使山川展現出奇偉之姿和高遠之勢。此作以水墨為主,于局部提染淡赭色,既展現出色不礙墨的效果,又保證了筆墨的豐潤鮮活。木橋、石徑之上,重巒疊嶂,山石層疊,展現出險峻磅礴的氣勢。畫面由近、中、遠三個層次向后延展,最后虛連到最遠處的淡墨山影,形成虛實有致的層次感。大層次中又細分出許多小層次,使畫面顯得豐富多樣。此作整體布局右高左低,右重左輕,筆墨向幽靜的亭閣聚攏。蒼松、板橋、怪石、斜徑等穿插于畫面之間,成為近、中、遠景的紐帶。山腳下,流波瀲滟,使作品靈氣頓生。此作結構繁復,山川以塊面構成,具有宋元山水畫的氣格。畫家對作品空間、位置的經營十分從容,畫面無絲毫紊亂之感。畫面中的山石參差錯落,疏密、正斜、曲直、虛實兼具,在看似繁雜的筆墨中又展現出嚴謹的法度,使畫面整體顯得和諧沉穩。此作筆墨剛而不狠,柔而不弱,濃而不重,淡而不薄,具有蒼厚豐腴之美,無寡薄稀疏之味。山川氣格闊大、偉岸磊落,又在雜樹的點綴下展現出盎然生機。此作強調排疊層出的方形結構,勾皴多刮折之意,相比一般線皴更顯渾厚蒼勁。畫家在山石凹深處攢簇濃墨,與高大的松樹形成節奏上的呼應。從此畫老練精準的用筆中,可以看出沈宗敬以書入畫的深厚功力,其中、側、順、逆筆法無不合乎法度。從用墨上看,畫面濃淡、干濕相宜,展現出墨分五色的效果。畫中用色只為提醒之用,襯托出墨色的素雅之美。畫幅左上方所題七律文采斐然,書法工而不板,逸而不誕。此作中的詩、書、畫均展現出中庸之道。

沈宗敬(1669-1735),字季南,又字恪庭,號獅峰道人、臥虛山人,華亭(今屬上海)人。他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進士,官至太仆寺卿、提督四譯館??滴趿晻嗟蒙蜍踔更c。沈荃書法學董其昌,上宗晉唐書家及北宋米芾。其子沈宗敬自然得以沾溉,于帖學研習至深。于山水畫方面,沈宗敬受董其昌影響頗深,畫作屬于南宗山水。他上法董源、巨然、米芾、黃公望等,方折刮皴筆意得于倪云林而暗合北派山水的蒼樸內質。他作畫以水墨居多,偶為青綠,尤善布景,巨小咸宜。他又精音律,善吹簫鼓琴;工詩文,思致高遠。沈宗敬具備天時、地利、人和諸多優越條件,治學日久,游歷漸廣,故能綜合大化,時有創獲矣。我們可以通過賞析此幅《西山紀游圖》來體會沈宗敬的藝術風貌。

沈宗敬雖受其父影響,但畫作水平遠超其父。由此也可看出,親近自然、心志高遠者方能畫好山水。沈荃常伴君王,反而在繪畫方面遜于其子。正如沈宗敬在題款中所寫:“紛紛不少長安客,幾個能來共賦詩?”此語雖有些高傲之意,但也實非妄言。

編輯:陳佳

關鍵詞:險峻容胸懷 高深納古今 沈宗敬 《西山紀游圖》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专区 | 中日韩国内精品视频 | 日韩R级无卡亚洲一区 | 日本一卡久久伊人 | 亚洲美女激情在线播放 | 一级a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