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穩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來自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的一線報告之一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題:穩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自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的一線報告之一
新華社記者
今年是我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10個多月已經過去,目前改革進展如何?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挑戰?今后將怎樣推進?新華社記者近日跟隨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督查組,深入有關部門和部分省(區、市)進行一線調研。
措施扎實有力,成績難能可貴
——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煤炭行業退出產能約1.53億噸,完成全年目標的61%;28個產鋼地區和中央企業共退出粗鋼產能3468萬噸,約占全年任務量的77%。
——今年1至8月,全國商品住房銷售面積8.7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5.5%;8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7.09億平方米,比去年末減少983萬平方米,連續6個月下降。
——今年1至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4%,增速比7月份加快1.5個百分點。8月份,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6.14元,同比減少0.2元,繼續保持下降態勢。
——今年1至8月,全國棚改已開工522.45萬套,占年度目標任務87%,比去年同期提高9.5個百分點。
這些實實在在的數據,是各地方、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創新方式、主動作為,攻堅克難、共同努力的結果。
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與地方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組織開展了淘汰落后產能、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和專項執法3個專項行動。
中央財政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對化解過剩產能中的人員分流安置給予獎補,已撥付獎補資金307.1億元。
住房城鄉建設部積極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和公租房保障貨幣化;銀監會督促銀行業積極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費。
財政部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全年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將超過5000億元;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實施煤電價格聯動、輸配電價改革、電力直接交易等舉措,每年可減少企業電費支出1500多億元。
加大力度補齊短板,今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扶貧資金660.95億元,較上年增長43.4%;下達城市管網專項資金185億元,支持25個地下綜合管廊和30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
……
各省(區、市)結合當地實際,出臺文件或專項實施方案,一項一項推動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寧夏回族自治區設定去產能時間表,2016年底前要關閉8處煤礦,壓減產能107萬噸;2018年底前再關閉1處煤礦,進一步壓減產能15萬噸。
吉林省根據各地商品房庫存規模和房地產市場實際,將全省城市分為四種類型,實行“一城一策”,爭取用2至3年時間,使本地區庫存處于合理水平。
編輯:秦云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