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白皮書(全文)
三、 維護特定群體權利
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少數民族等特定群體中的貧困人口是扶貧工作的重點對象。2012年以來,中國政府加大優先扶持政策力度,切實保障這些群體的社會保障權、健康權、受教育權等各項權利。
貧困婦女權利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國家落實《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制定實施保障貧困婦女權益的政策措施。加強貧困地區婦女教育培訓,培訓中西部農村婦女200多萬人。實施婦女小額貸款擔保項目及財政貼息政策,促進城鄉婦女創業就業。開展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每年為全國1000萬適齡農村婦女進行免費宮頸癌檢查,為120萬適齡農村婦女進行免費乳腺癌檢查,已覆蓋532個貧困縣。2011-2015年,中央彩票公益金投入4億元,積極開展“貧困母親兩癌救助”。實施“母親安居工程”“母親健康快車”等公益項目,幫助貧困單親母親、患病貧困婦女改善生存和發展狀況。建立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加大對貧困婦女的保障力度。2015年,全國獲得低保及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的居民達7121.5萬人,其中女性約2609.4萬人,所占比重為36.6%,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
貧困兒童權利保障力度不斷加大。國家制定并落實《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年)》,健全完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和救助保護機制。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推進城鄉社區“兒童之家”和“兒童快樂家園”建設,各地以兒童之家和兒童快樂家園為依托開展關愛服務活動15.8萬項,受益農村留守兒童人數達1312.9萬人次。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各地出臺困境兒童分類管理辦法,根據不同兒童群體需求特點,分類型設置標準,分標準實施保障,加強困境兒童保障水平。落實《國務院關于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全面建立全國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生活保障制度,中央財政每年安排20億元,保障50多萬名孤獨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的基本生活,并對他們的醫療、教育、康復及成年后就業、住房等做了制度性安排。實施“全國孤兒手術康復明天計劃”,累計投入資金8.6億元,為9萬多名孤兒、棄嬰和貧困兒童免費實施手術矯治和康復。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意見》,開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和“流浪孩子回校園”專項行動,基本杜絕脅迫、誘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現象。廣泛開展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保障制度和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工作,推動構建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制度,推動建立縣、鄉、村三級兒童福利和保護工作網絡。自2011年起,全國超過1/2的縣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按照每生每天4元標準為貧困地區提供營養膳食補助,中央財政累計投入670億元,惠及3360萬農村學生。自2012年起,實施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為6-24月齡嬰幼兒免費提供營養包,提高監護人科學喂養知識普及程度和家庭教育水平,促進貧困地區嬰幼兒健康發育成長。2015年,該項目由中央財政專項補助經費5億元,覆蓋21個省(區、市)14個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341個縣,共211萬名兒童受益。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