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接受采訪時他透露,自己開通公號后發現“門道很多,單槍匹馬寸步難行”,便開始招兵買馬,把幾個“90后”納入麾下。張召忠每天親自撰寫文章,錄制音頻和視頻節目。年輕人則負責包裝文章、編輯視頻音頻、更新公眾號和對外聯絡合作。
他曾在文章中說:“我一個退休老人,靠自己的努力、不用國家一分錢經費、花自己的退休金開這樣一個公眾號進行國防教育,沒想到效果居然這么好。”
“從士兵到將軍,沒送過一分錢”
1953年,張召忠出生于“武術之鄉”——河北滄州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他曾自述“18歲以前幾乎沒有見過零花錢,一年吃不上一次肉。18歲時才吃到平生的第一個蘋果。”
中學沒畢業,他在一家工廠實習半年后,被推薦到當地的機電中專學習機械電子。他說,“文學養成了我奔放熱情的性格,機械電子養成了我不浮夸的行事方式。”
1970年張召忠入伍,先后在海軍南海艦隊、北海艦隊、海軍裝備論證研究中心從事岸艦導彈及其他海軍武器裝備的使用、論證和研究工作。
在導彈部隊待了4年,1974年10月,張召忠作為“工農兵學員”被推薦上大學,進入北京大學學習阿拉伯語,“聽說是北大招生的人看我長得還算周正,是個當外交官的材料。”
在校期間,因為老發不準阿拉伯語的顫音,張召忠作了舌部手切割術。
四年大學畢業后,他回到部隊,擔任政治部干事,一年后被派往伊拉克當阿拉伯語翻譯。回國后,張召忠進入海軍裝備論證中心,1990年,他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6年后晉升為研究員。
1992年,張召忠首次登上熒幕,參與央視《軍事天地》欄目制作。
小編注意到,回憶起年輕時奮斗的歲月,張召忠2015年曾有這樣一番話:你看到的是我1992年上電視了,但前面十多年,沒人知道我的辛酸。我的晉升非常慢,42歲才升副團,那時一家老小還擠在15平方米的一個小房子里,我這一生就是爬山,一個個小山包爬過去,我特別關注我腳下的路,一步步非常扎實。
編輯: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