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透視股市減持亂象
“高送轉”“業績變臉”,減持套路深
在整體減持壓力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雖然監管部門大力約束減持、嚴管違規減持,但仍擋不住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借道大宗交易或利用高送轉“掩護”等套路不斷減持,有的公司甚至在減持后出現業績立即變臉等現象。
——不計成本的大宗交易成減持新的重要渠道。今年前9個月滬市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的金額占總金額的93%。其中,第一大持股股東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的占所有第一大持股股東減持總金額的七成左右;深市大股東減持金額中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占比也達到31%。
上海一家托管市值超過百億元的證券公司營業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并非所有的股票大宗交易都是上市公司大股東在拋售,但是其中確實有不少上市公司因為競價交易受限,轉道大宗交易套現。其中,很多大股東不惜“打折甩賣”股份。
——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利用高送轉“掩護”進行減持日益增多。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統計,在2015年年報中,一個突出的現象是實施“高送轉”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大量增加,10股送轉10股及以上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數量達335家,創歷史新高。
記者觀察到,不少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是利用高送轉推高股價,隨后配合大股東進行減持。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10月中旬,已經有130多家推出高送轉方案的上市公司被重要股東減持。
——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后,出現業績變臉等現象值得高度關注。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永大集團、久安醫療、易聯眾等公司均出現減持前業績突飛猛進、減持后業績一落千丈的現象。
其中易聯眾的發起人和原實際控制人古培堅,在公司上市時持有公司35%的股份,而截至2016年三季報,古培堅已剩不到4%的股份。在發起人和實控人已經快要減持殆盡的節點,上市公司業績卻出現大幅下降,公司突然宣布要重大轉型。
編輯:梁霄
關鍵詞:減持 股東 大股 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