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記·工作記·工作

周雄文:高校依法治校機制仍有錯位現象

2016年11月15日 10:58 | 作者:周雄文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錯位產生的原因及矯正對策

依法治校機制面臨一些錯位的主要原因,簡而言之,一是依法治校機制創新的要求與法人治理機制建構的矛盾,使人治大于法治的意識仍然嚴重影響機制創新理念的培養與提升。二是學術權力機制與學術管理機制的混淆和替代,使學術權力誤認為就是學術管理而不斷強化行政權力。三是校內規章制度與基本法律法規相沖突的矛盾,使師生權益糾紛時有發生而影響校園和諧與穩定。四是價值追求與考核評價體系的矛盾,使師生積極性和創造性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和展示。五是校內“同體制約監督”機制難以強化制約監督權力,使得違法違規違紀現象屢禁不止。

那么,如何矯正上述錯位現象,從而推進依法治校機制創新,相關對策如下:

一是優化權力合理配置機制。遵循高校辦學規律和依法依規依章治校原則,明確界定細化學校黨委與行政、黨委書記與校長的職責;簡政放權擴大院系辦學自主權;執行《高等學校學術委員會規程》的規定,充分發揮學術權力在學校改革發展中的決策、咨詢作用,明確學術事務決策權的歸屬;公布權力清單,依法依規保障教職工和學生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嚴格執行學校章程規定,依章辦學,切實保障教職工和學生的民主管理和監督權力和權益。

二是完善用人評價機制。結合學校實際,認真貫徹教育部《關于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完善數量、質量與貢獻相結合的多元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依據職能要求,明確不同崗位的績效管理和考核等級;完善細化師生獎勵表彰條例;鼓勵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探索教學、科研崗位系列實行分類聘用的管理模式,精心鋪架學術人員和行政人員并行成長的學術生涯和管理生涯“雙階梯”發展路徑,讓廣大教師醉心于教書育人,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三是理順權益協調機制。學校是利益共同體,必須依法依規依章細化各方利益和義務關系的相關規定;協調與處理學校與政府部門、教師、學生及職業界之間的權益關系,不斷增強各方的責任感、參與感、角色感和成就感;既要履行使命、擔當責任,又要分享學校工作生活的尊嚴、自豪、快樂與幸福。

四是強化制約監督機制。強化制約監督是防止權力與權益濫用的關鍵。要在學校內形成決策權、執行權與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配合的內部治理機制;健全重要部門、崗位、項目的權力、權益制約與監管,確保決策、執行、管理的規范、廉潔、高效;紀委、監察、審計等部門要爭取變“同體監督”為“異體監督”,使其實施制約監督職能時無后顧之憂;切實發揮各方監督作用,形成合力,確保各種權力與權益在制度的籠子里運行。

五是健全權益救濟和糾紛化解機制。權益救濟和矛盾化解機制是保障師生主體地位,構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平安校園環境的客觀要求。學校要健全師生權益救濟和保障機制,完善師生申訴、調解和安全保障等途徑;綜合運用信訪、調解、申訴、仲裁等手段;發揮基層調解、工會、教代會、學生社團組織等作用;積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及時調解矛盾和糾紛,努力建設平安、和諧、幸福校園。

六是拓展法治文化培育機制。文化是高校的血脈和靈魂,法治文化是重要內涵。師生員工的法治意識、理念、精神、實踐、素養正是法治文化在學校的具體體現,是依法治校機制創新和運行的基礎。目前一定要按照黨的十八大和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把依法治校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實踐教育、立德樹人教育等有機地結合,切實增強法治體驗,感悟法治真諦,啟迪法治智慧,陶冶法治情操,培養法治思維,提升法治能力,培育法治文化。

(作者單位:湖南工業大學法學院,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教育學課題“高等學校依法治校機制研究”研究成果)

編輯:邢賀揚

1 2

關鍵詞:周雄文 高校依法治校機制 錯位現象 學術保護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看不卡日韩AV | 亚洲精品精品在线 | 在线不卡AV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