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雙11”后快遞員工作量驟增:超負荷 沒補貼 缺防護
為填補“雙11”快件激增帶來的勞動力缺口,快遞公司早早策劃在外地招募大量的臨時工。“老家那邊的勞務中介打廣告說北京招快遞臨時工,年齡從18歲到60歲都可以,我就報名了。”31歲的陳俊就這樣從河北遷西來到了北京。
陳俊住在快遞公司安排的宿舍里,每天早晨有車接送到需要幫忙的地點。今天是他獨自出來送貨的第三天,顯然還不是很熟練。此刻,他正一手拿著兩個電話在通知顧客取件,顯得有些手忙腳亂。
“不熟悉,所以送貨慢!”看著周圍差不多時間來的別家快遞公司都已經送完貨,跑到下一個“攤位”去了,陳俊有些著急。
周圍沒有取暖的地方,陳俊站在馬路牙子邊上凍得瑟瑟發抖,手還得一直露在外面打電話、拿包裹。他從老家來之前,本以為快遞員會有專門的防寒裝備,現在看來只有一件工作服。
據了解,陳俊這樣的臨時分揀工、快遞員,快遞公司一般每年從11號請到17號,一天300元。從早干到晚,包吃包住。
對正式員工劉雙慶來說,外界一直夸大快遞員的收入讓他每年回老家的時候都很困擾,“外界說的月薪過萬,只是一個傳說。”
劉雙慶為一家電商網站送貨,他向記者介紹,快遞員領工資的方式并不相同,有的與老板商定按照固定工資的方式領取,比如一個月3000元到4000元不等;而有的與老板商定的是按照派件、收件的數量來領取,一般情況下,送一單包裹1.2元,收一個件按10%提成。
“平時站里同事賺得最多的也就9000多元一個月,少的時候只有4000多元,‘雙11’送貨量基本是平時的3倍,所以工資會多,但并沒有外界說的那么高,也沒有加班工資。”來自河北衡水農村的劉雙慶來北京做快遞員不過半年,已感到不易。
他最怕跑的就是居民樓。“北京很多老小區都沒有電梯,一層層爬上去感覺怪累的。”
“‘雙11’為什么要安排在冬天呢!”陳俊聽說下周要降溫,幸虧他到時候就可以回老家了。他說,明年來不來得仔細考慮一下,不能像今年這么沖動。
權益亟待保障
今年“雙11”,僅天貓平臺總交易額就超1207億元。而早在2014年底,全國快遞業務量就已突破100億件大關。2015年,快遞業完成業務量206億件,同比增長48%,最高日處理量超過1.6億件。
短時激增的數據背后,是實實在在的勞動。
忙碌的工作狀態之外,快遞員的勞動權益也引人關注,臨時招工、不簽勞動合同、社保福利低、長時間加班、戶外工作時間長……這些現象并不是個例。與此同時,每日奔波在路上的快遞員也常常面臨交通風險,工傷認定處處碰壁。
統計顯示,快遞行業是農民工最為集中的重點行業之一。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快遞從業人員達200多萬人,其中80%以上是農民工,一線快遞員中農民工比例高達90%以上。
勞動合同簽訂率低,人員流動性大是快遞業的首要問題。根據趕集網發布的藍領招聘數據報告,快遞員是全國最緊缺的藍領工種,像“雙11”這樣的特殊情況,短期內用工缺口更大。但該行業的離職率較高,人員流動性大,勞動合同簽訂率較低。
編輯:秦云
關鍵詞:快遞員工作量驟增 雙11 亞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