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對話]
掃一個碼可賺2—3.5元
好友驗證通過以后,露露的第一條消息出現了。
“你好,我是露露,謝謝你對我的支持!今天在地鐵站我們遇到的。我之前經營服裝批發生意5年。因為傳統生意的下滑,不想被困住選擇重新開始,再一次創業也祝你好運。”
于是,記者開始和露露交談。交談中,記者了解到,露露其實并非“創業者”,而是某公司的“營養顧問”,工作就是找到潛在的消費者,向消費者推銷保健品及減肥產品。
“我自己有一家俱樂部,今天我是帶著兩個助理去掃碼的。她們大學畢業不敢開口,我就做給她們看,幫助她們突破自己的內心。”
交談過程中,露露一直向記者推薦自己的俱樂部,還發送了幾張圖片過來。從圖片上看,這家俱樂部分上下兩層,裝修精美,墻壁上貼著某營養品的廣告。
記者問,是否可以跟著她一起做“兼職”?
“當然可以,我能給你2塊錢一個碼,如果你能在最短時間內突破掃碼5000個,可以交給你我的號打理,我有三個號。”露露說,她們按照掃碼量給助理開工資,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目標都是自己定的,像我朋友圈分享的一個新朋友,今天第一天掃碼41個”。
除了露露,記者在地鐵被邀請掃碼關注的另外4位“創業者”,大都是20多歲的年輕人,有的自稱是老板,有的稱是公司員工。加了好友之后,記者發現他們與露露的工作相似,都是推銷保健品、營養餐、營養品之類。
一位自稱“丁總”的“創業者”在聊天時透露,他干這行已經快一年了,他曾給不同的“老板”打過工,掃一個碼最高時能拿到3.5元,最少能拿到2元:“以前靠這個能賺到2萬元一個月,現在肯掃碼的人少了,而且地鐵也在抓,不好做了。”
[上海地鐵]
現有軌交管理條例暫無執法依據
對于這種掃碼推銷,市民們的看法各不相同。
晨報記者在地鐵里隨機咨詢了30名市民乘客,有23人明確表示不會掃碼,大都是擔心自己的姓名、電話號碼、照片等個人隱私遭泄露,或者擔心掃碼后會中病毒;有3人表示偶爾會掃碼關注,另有4人表示視心情而定。
一位姓何的男乘客表示:“看他們講話很客氣,有時候不好意思拒絕。”另一位曾掃碼關注過的王先生認為,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容易,看他們態度很好,也很有禮貌,不好意思拒絕他們:“至于信息安全方面嘛,要是他們跟我推銷東西,我就會拉黑他們,自己小心一些就好了。”
除了地鐵站臺,這類掃碼的“創業者”時常還會出現在地鐵車廂里,這種行為算不算擾亂軌道交通運營秩序呢?
在南京東路地鐵站,站臺工作人員表示,當她們發現掃碼人員后,都會第一時間勸離:“如果他們一直不肯離開地鐵站的話,那我們只能聯系警察,把他們交給警察處理。”
至于為什么這種現象屢禁不止,地鐵工作人員表示,“這些人和普通乘客的衣著打扮沒有區別,我們沒辦法阻止他們進站。如果乘客遇到這些人可以聯系地鐵工作人員,而且地鐵站和地鐵車廂內都會提醒不要輕信陌生人。”
上海地鐵相關負責人表示,“掃碼一族”有時候確實會騷擾乘客,而且他們的確接到過許多類似的投訴。但《上海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只對禁止散發小廣告進行明文規定,“掃碼”屬于新模式,目前執法人員已高度關注,發現之后會先行勸離。但在法律沒有明確之前,執法隊進行積極研討后已形成專項請示,向上級法律部門進行匯報,請上級主管部門予以明確后,再進行處罰。
編輯: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