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直播行業問題井噴式爆發 新規能否“藥到病除”?
2016年是直播行業火箭式發展的一年,也是問題井噴式爆發的一年。
今年以來,多部門先后出面,對直播進行規范。盡管如此,關于直播的負面消息仍常見諸報端。
直播平臺良莠不齊如何監管,主播喪失誠信甚至觸碰紅線怎么處理,違規舉報通道是否暢通……12月1日,國家網信辦發布的《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實施,針對當前直播行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
強調資質門檻 直播業有望洗牌
“今后不歡迎上述兩家平臺機構及相關人員參與中國足協主辦的所有比賽及活動的現場報道活動。”11月9日,中國足協新聞辦對兩家體育直播平臺怒下“逐客令”。此前一天,這兩家平臺派出主播偽裝成球迷,偷拍直播了一場封閉訓練賽,將本應保密的備戰信息公之于眾,引起體育界人士和球迷的抗議與抵制。
越界獲取獨家爆料,侵權轉載優質資源,已是個別直播平臺為獲得商業利益采取的慣用手段。更有甚者,讓直播間成為“標題黨”“假新聞”的重災區。
《規定》再度強調了直播的資質門檻,對互聯網新聞直播的要求則更加嚴格,除了平臺,主播也必須具備相應資質。
設立資質門檻,將對直播行業產生什么影響?根據相關要求,企業要申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或《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注冊資本須不低于1000萬元人民幣。僅此一條,就能夠將當前大多數直播平臺排除在外。
可惜的是,如今在運營的直播平臺雖多,擁有相應資質的平臺卻寥寥無幾。查詢網站首頁底部公示的許可信息能夠發現,截至11月底,花椒、熊貓、斗魚、快手等平臺未公示任何許可信息。
編輯:梁霄
關鍵詞:直播 平臺 行業 主播 井噴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