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霧霾紅色預警引發全民討論

2016年12月23日 15:26 | 作者:劉少華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既有溫情,也有辟謠

霧霾天,對于停課不停學的中小學來說是不小的考驗。有不少老師想方設法讓孩子們學習,甚至成了“網紅”。

12月19日,西安市首次因霧霾一級響應污染天,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停課不停學,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在西安26中,老師在教室里通過手機視頻直播軟件,和學生們進行授課互動。這一新穎的授課方式也引來了不少網友圍觀,手機里老師在臺上講《赤壁賦》,網友們不斷點“愛心”虛擬小禮物送上。僅時代周報就此事發的一條微博,就有超過1.2萬條轉發,近6000條評論。

對于這種霧霾天下新穎的講課方式,網友也開起了玩笑。網友“WUYZI”留言說,“會不會有一天都是直播上課,老師的工資靠學生‘打賞’”;網友“打醬油過人生”說,“好怕老師直播著就開始跳舞了”;網友“梅里之森”則感慨,“老師好辛苦,同學們都不用出門接受霧霾的殘害了,然而老師還是要來到學校兢兢業業地給同學們講課。”

在河南省第二實驗中學,歷史老師王濤也帶上耳麥,打開攝像頭,在網絡直播平臺上,向學生們講起了司馬遷、漢武帝等歷史人物。而在北京,一些中小學則通過有線電視、官方網站等,組織學生進行學習。

清者自清,那些有關霧霾的謠言,也在專業人士和網友的共同努力之下,被不斷破除。

在不少人的朋友圈中,傳播一張某公安局指揮中心的圖片,上面顯示24 塊監控屏幕上看不到路面情況,只有白茫茫一片。配文稱:“怕什么限號,踏實開你的!”很快,北京的交管部門出來辟謠說,機動車違法拍攝探頭基本不受霧霾天氣影響。提醒司機,上路行駛要遵守交通法規,不要抱有僥幸心理。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下屬的科普網站“蝌蚪五線譜”則專門整理了有關霧霾的五大謠言,其中包括曾在朋友圈瘋傳的“用微距鏡頭拍攝的霧霾視頻”,實際上現有攝影機拍不出PM2.5(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包括謠言稱“這次霧霾里的硫酸銨格外恐怖”,事實是北京的霾中,硫酸銨一直是主角;也包括謠言稱“霧霾已攜帶各種傳染病菌”,事實是官方從未指出灰霾中夾雜有致病菌,是空氣中本來就有很多病菌;還包括前述“霧霾導致違章拍攝探頭看不清”;還包括“用香煙過濾嘴代替口罩”,事實上這是無稽之談。這個辟謠帖,獲得了超過7萬閱讀量。

既等風來,也探討長期治理

在百度指數上,過去幾天“霧霾”一詞的熱度呈現飆升趨勢。與“霧霾”相關的需求圖譜,即網友們在搜索“霧霾”時的相關詞匯,則包括“天氣”“口罩”“北京霧霾”“石家莊”“霧霾的危害”“成都霧霾”“治理”等一系列說法。數據統計也發現,搜索“霧霾”的熱門地區主要集中在華北、華東和華中地區,如北京、山東等省份。

“等風來”,12月21日起,許多網友開始上傳天氣預報軟件截圖,顯示從當晚開始,冷空氣將襲華北地區。從這個維度講,“霧霾基本靠吹”既是一句玩笑,也表達著一個殘酷的現實,即天氣變化成為當下清除霧霾的最有效手段。例如,清華大學王書肖教授直言,“污染的產生不是一時一日,污染的治理也難一蹴而就。目前京津冀區域的污染治理處于第二階段,污染的發生發展受自然邊界條件的影響顯著,比如受風速、濕度、邊界層高度等氣象條件的影響大。”

也因此,與以往的霧霾時期一樣,對霧霾長期防治的措施,始終是輿論關注的焦點。霧霾來襲之后,環保部組織專家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本次霧霾做的原因分析,除了被各大媒體轉引之外,也在網上獲得了廣泛關注。

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汪丁丁的一篇文章,在網上引起了熱議,探討的是,如果霧霾長期持續,北京將發生什么。盡管文章不少觀點偏激,但在霧霾深重的背景之下,話題本身引起了不少人的討論。

長期暴露在霧霾環境之下,對健康會有何影響?這樣的問題,使得很多醫學專家、環保專家甚至空氣凈化器從業者,都吸引了不少受眾。

而各國遇到大氣污染后的治理方式,也在許多網站被放在了顯要位置。無論是英國倫敦1952年“霧都劫難”后的治理方式,還是美國洛杉磯1943年的光化學煙霧事件后的治理方式,還是日本四日市1955年哮喘病事件以來的治理方式,都在各種網絡文章里被詳細討論。人們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2月22日一早,在北京等許多地區,霧霾開始消散。一大早,很多網友都更新狀態,對好天氣歡呼雀躍。例如,網友“桂曙光”發微博說,“霧霾之后,又是一條好漢”。

晴朗的天氣是所有人的期盼,也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編輯:李敏杰

01 02

關鍵詞:霧霾 網友 預警 討論 治理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 日本精品在线免费观看网址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产 | 亚洲人成的中文字幕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