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長沙政協全會上的“創二代”
長沙市政協委員、湖南省曾氏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曾侯軍
接管家族企業的最大課題是轉型
“我的手機真的要換了,連不上網絡。”1月4日下午6點,長沙市政協委員、湖南省曾氏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曾侯軍擺弄著手里的IPhone6,“3年前買的,能用,一直不舍得換。朋友們都說我是最窮的富二代,我不以為然,勤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嘛,這是立家立業之本。”他說。
對自己“摳門”,但曾侯軍對高科技創新的中小企業卻懷著戰略性的“大方”。調結構轉方式、由高耗能走向高科技也是他逐漸接掌曾氏企業以來的主攻方向。
留學歸來,從辦公室文員做起
曾侯軍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像是全國500強民企的接班人,反而低調得直冒“草根氣”。
實際上,湖南曾氏企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電解鋁生產、鋁深加工為主,集科、工、貿為一體的大型工貿企業集團。下轄湖南、貴州、湖北、上海、江蘇、廣西的十多家全資子公司。從1995年至今每年均入列全國民企500強。32歲的曾侯軍主管的正是湖南長沙地區的業務。
說起“勤”,曾侯軍很感謝家族和父親讓自己經歷了一段“鐵杵磨針”般的鍛煉。
2004年,曾侯軍的父親身體抱恙,他從加拿大哥倫比亞國際學院工商管理系畢業回國,開始走上接班的道路。
“起初父親并沒有讓我碰公司的管理,而是把我放到了上海的一家深加工工廠,從最基層的辦公室文員做起,”他告訴記者,“一年之后,我才升級為辦公室主任。”
對于父親的苦心,他很理解,也身體力行地去學習。
連任3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曾侯軍在80后民企接班人參政議政領域算得上獨樹一幟。“讀書的時候我性格比較內向,要接父親的盤,必須逼著自己去擴展人脈,去了解社會,去為人民為企業傳遞觀點,人大和政協是非常好的場合,”他說。
傳統企業開始思考二次創業
與大部分民企繼承者一樣,在20世紀最初10年里開始接管家族企業的曾侯軍面臨的最大課題,是轉型。
“我們企業將近40年,此前在全國很多地方開展是鋁鎂深加工,是高耗能涉污染的傳統行業,2008年起,我們開始思考二次創業,轉方式、調結構,做工業地產。”他說。
在長沙市高新區麓谷,曾氏企業有限公司盤下400多畝地,作為企業總部,同時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曾侯軍介紹,這個基地專門針對湖南小微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電子信息企業進行孵化。選取企業時,要求入園者是無污染、技術含量高的科技型企業。
曾氏的工業地產有別于一般的工業地產,不走賣地吸金。“我們既然以服務高科技中小企業為初心,就要堅持到底,為園區企業提供好的環境和服務,幫助他們做大做強。”
此外,對自己很“摳門”的曾侯軍還打算向園區里做得好、有前景的企業大方投資。
目前,定位高科技孵化器的園區已有100多家中小企業入駐。“我們還入選了省孵化器、市孵化器和國家火炬計劃,這條路子我要好好走下去。”曾侯軍說,將來還要向汽車配件等新興行業,進一步深化轉型。
每天早上送孩子步行上學
光鮮的背后,推動轉型并不容易,曾侯軍和父輩們的管理理念沖突時常有之。
“剛從加拿大回來的時候,父親還很依賴和信任手工做賬,我通過了很多努力才推行了電子化做賬,”他說。
曾侯軍感慨,富二代看起來光鮮亮麗,可一旦沒有繼承好,沒有比父親做得更大的話,就是沒有業績,“壓力山大。”
在公司管理上獨當一面、推出大膽改革,曾侯軍在生活中則稍顯傳統。
每天早晨,他7點半起床與家人一同吃早飯。接著親自送兩個孩子步行去學校。繼而開始一整天的工作。
“晚上我很少跟朋友出去玩,更多時間里是在陪老人和孩子,或者出席工作應酬,和很多80后還是有點區別。”他說。
編輯:薛鑫
關鍵詞:政協 創二代 80后 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