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解讀 解讀
證監會官員詳解交易所債市監管思路
第二,以中介機構為抓手,依法、從嚴、全面加強監管。要加大承銷機構的責任,推動完善合規風控制度,督促承銷機構勤勉盡責,規范履行承銷和盡調責任;加強評級機構的監管,推動建立市場化的評價約束機制,提高評級業務質量;加強信息披露監管,做好年報、半年報及臨時信息披露日常監管,加強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的力度。
陳飛表示,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證監會將明確公司債日常監管措施和行政監管措施的具體種類和實用情形,統一監管標準,強化監管公開,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做好債券自律監管、行政執法和刑事追責之間的銜接配合。近期,在公安部、最高法和高檢的支持下,兩地法院對兩起中小企業私募債案例以欺詐發行債券罪作出刑事判決,成為私募債領域首批刑事案例,標志私募債欺詐發行的刑事追責取得重大進展。
第三,在風險可控、監管有力的前提下,持續提升發展能力。要持續推動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和股權關聯企業、掛牌期間運作規范的新三板企業以及擬上市企業發行公司債券融資,提高高等級信用債的發行量占比;積極引導地方政府債、政策性金融債到交易所發行,拓寬交易所市場利率債來源;發揮交易所市場股債聯動的優勢,發展可轉換債、可交換債等股債結合產品;大力發展資產證券化,服務“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創新創業等國家戰略,推動完善相關配套制度,進一步深化熊貓債、綠色債、雙創債等創新品種試點。
公司債凈融資比重顯著提升
陳飛介紹,近兩年證監會大力推進市場化改革,以權力的減法推動市場的乘法,激發市場活力,交易所債市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得到提升,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效果初步顯現。
第一,大力服務實體經濟,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截至2016年年末,交易所債券市場托管面值7.9萬億元,其中非金融企業托管面值5.2萬億元。2016年發行的公司債券3.2萬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非金融企業發行公司債券2.63萬億元,同比增長189%。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凈融資比重大幅度提高,達到84.7%,而2015年這一比重只有27.6%。
“據一些地方證監局反映,有些地區的非金融企業的公司債凈融資規模已經超過新增銀行貸款,首次成為企業新增融資的最主要渠道。”陳飛介紹。
第二,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逐步得到增強。證監會充分發揮債券市場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作用,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的需要,加快債券品種的創新。2016年,交易所債市發行可交換債56只,發行金額580億元,同比增長437%;綠色公司債發行17單,發行金額223億元,占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券比重超過50%;熊貓公司債自2015年12月試點以來已經發行46單,發行金額836億元。
第三,大力發展資產證券化,支持盤活存量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2016年交易所債市發行企業支持證券 4956億元,同比增長137%。與此同時,證監會積極拓展基礎資產的類型,大力服務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推動太陽能、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資產證券化的發展,結合國家相關政策推進棚改、保障房、消費金融類資產的證券化。通過旅游資產證券化的形式,開創了國家級貧困地區發行資產證券化的先例,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監管 市場 風險 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