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不同地方存差異 媒體:居住證含金量不能看得見摸不著

2017年01月22日 09:19 | 作者:周宵鵬 | 來源:法制日報
分享到: 

不同地區存在福利差異

居住證制度出臺的要義是保障持有人享受相關基本公共服務。但根據各省份出臺的實施辦法,各地居住證福利“含金量”大不相同。尤其是在《居住證暫行條例》規定的公共服務和便利范圍外,一些省份還出臺了一些“個性化”的權益,努力縮小居住證持有人與戶籍人口的權益差距。

比如說住房保障,在較早出臺實施辦法的省份中,多地就將持有居住證的外來人口納入住房保障范圍。江西和重慶規定,符合條件的居住證持有人,可以申請公共租賃住房;天津、河北、福建等地也允許居住證持有人享受相關的住房保障政策。

多個省份還出臺了其他“個性化”待遇,涉及民政、醫療、交通等多個方面。如重慶市規定居住證持有人可以享受臨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服務;江西省增加了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享受常住人口同等優惠;福建省規定,居住證持有人可參評居住地勞模、三八紅旗手等榮譽,居住證持有人是老年人、殘疾人的,按照規定享受與當地老年人、殘疾人同等的優待。

針對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務,各地的規定也不相同。推行異地中高考基本成為各地實施辦法的“標配”,但也明確了相關條件和要求。吉林規定,與居住證持有人共同居住生活的適齡子女符合本省招生考試規定的,可以在居住地參加普通高級中學和普通高等學校的招生考試。但有些省份則給出一定約束性條件,如河北、江西兩地規定,居住證持有人子女在居住地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畢業時具有兩年以上連續就學記錄的,可以參加高考。天津明確,居住證持有人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符合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條件的,可以申請在本市報考中等職業學校、報名參加春季高考專科層次招生和高等職業院校自主招生。相比來看,后者顯然有些苛刻。

“越能承載公共服務,越能體現含金量,改革的獲得感越強烈,群眾的滿意度就越高。但是,不同地區實際情況不同,本地戶籍原有福祉、地方財政能力等都有差異,居住證的‘含金量’也必有不同。”河北省政協委員、河北世紀聯合律師事務所律師馬紅哲告訴記者,居住證制度力求在最大程度上縮小外來人口與城市戶籍人口的權利差距,但不同地區支持力度不一,在具體細則和條件上必然存在彈性空間。

正因為存在這種地區差異,多省在居住證辦法中明確了差別化的落戶和就學政策。重慶市根據不同區塊,確定了不同的落戶條件;河北省根據不同人口規模區分城市落戶政策,明確北京周邊市縣鎮可根據實際合理確定落戶條件;天津等地則提出積分落戶政策。

在義務教育方面,大部分省份都規定居住證持有人隨遷子女可在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但上海、廣州、深圳、浙江等地在居住證制度中都規定隨遷人員子女實施積分入學。例如浙江要求推行與本地居住證積分管理制度相配套的積分入學政策,按積分高低排名擬定準入學校和擬錄取名單。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胡薇認為,類似“積分落戶”這樣的政策,是一個多元協商的過程,需要也應該吸納各利益相關群體的建議,這符合現代國家治理的理念,也有利于增強政策的平穩性。

編輯:梁霄

01 02 03

關鍵詞:地方 差異 居住證 含金量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视频列表中文字幕欧美国产 | 天堂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精品一二区性爱区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手人婷 | 在线播放国产99re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