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春節高校“愛心紅包”溫暖經濟困難學子
領到特殊“新年禮物”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的9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今年過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春節——在海外過春節。他們是學校“逸仙海外游學”項目支持的181名赴海外游學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的受益者。從1月23日開始,他們來到新西蘭參加為期21天的“2017年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知識領導力夏令營”。
“今年我20歲了,感謝學校給了我一份特殊的新年禮物,讓我在惠靈頓開啟一段新的學習和探索之旅,滿滿的收獲感沖淡了我對家人的思念,也讓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2014級行政管理專業的雷夕瑤說。
家住廣西的東北大學大三學生伍永康,在這個寒假申請了學校專門開設的勤工助學崗位。今年,東北大學開展“自強青年”成長助力項目,在全校設立600余個寒假校內勤工助學崗位,確保100%滿足假期留校困難學生實際需求,同時積極搭建校外學生公益實踐平臺,引導學生感恩回報,服務社會。開展類似活動的還有東華大學,從1月13日開始,東華大學連續第三年派出學生義工投入到上海鐵路的春節客運服務中,幫助旅客搬運行李、協助安全檢查、引導旅客登車……身穿橙色志愿者服裝的東華“小甜橙”,成為2017年春運上海站一道溫馨的風景線。
東華大學勤工助學中心還與聯華超市、大金空調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等簽訂了勤工助學合作協議,有一百多名學生將從中受益。
東北師范大學春節期間組織了兩項文化活動:一是邀約書法名家為留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寫春聯、寄語,使學生近距離接觸名師名家;二是派發新年音樂會門票,使學生有機會親近高雅藝術。同濟大學免費開放體育場館和棋牌室,讓同學們鍛煉身體。
【點評】資助是手段,助力學生成長才是最終的落腳點。社會實踐、外出游學、志愿服務、文化活動,都是以文化育人、以實踐育人的有效方式。正是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中,學生完成了人生的成長和升華。
編輯:梁霄
關鍵詞:春節 高校 溫暖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