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2017年地方政協全會系列綜述:“小目標”飽含大期盼
讓更多老百姓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在今年地方兩會上,新建和改造幼兒園、解決“入園難”成為多地政府發出的民生“紅包”。除了學前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減輕中小學生負擔、發展職業教育等問題,也成為地方政府和政協委員共同關注的熱點。
江蘇省政協委員華志遠提出,拓展教育均衡化、優質化的內涵,希望把對弱勢群體的關愛作為教育關注的重點,包括幼兒教育、老年教育、在職培訓教育等。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委員馬玉芳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幼兒教育的財政投入力度,提高農村學前教育公共服務水平,擴大學前教育資助比例和資助標準。住滬全國政協委員鄭惠強建議,倡導教師注重完善授課內容和教學方法,嚴禁中小學在職教師課外有償補課,切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貴州省政協委員龍安煥建議將農村邊遠山區學生納入貧困資助對象。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塔娜呼吁,加強學校法制教育,建立青少年違法犯罪警示教育基地。
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在今年的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多地將公立醫院改革提上醫改日程。上海、天津、重慶、內蒙古、寧夏、廣西、黑龍江等地表示,今年將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優化醫療資源布局,構建合理的就醫秩序。
在地方政協全會上,“三醫聯動”、分級診療、加強基層醫療建設、家庭醫生等成為各地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在福建省三明市政協全會上,朱昌賢委員建議,進一步整合完善城鎮職工、城鎮居民、新農合等“三?!?為全面推行“三保合一”管理體制再放“大招”。湖南省政協委員羅愛靜建議,進一步改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醫療條件,建立引導醫療衛生人員到貧困地區工作機制。福建省政協委員呂國榮建議,通過加強醫教協同培養模式來解決醫療人才困境,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待遇,使更多醫務人員留得住。安徽省政協委員德志提出,推進城市居民家庭醫生的服務,努力覆蓋城市30%的居民,讓家庭醫生在城市居民中的基層服務更扎實。
讓老年人有尊嚴地安度晚年,也是地方政協委員們共同的期待。北京市政協委員董瑞提出,在張家口、承德等北京周邊區域試點京津冀醫養結合模式,滿足三地老人的心理關懷關照、文化體育生活、養生以及保健等需求。山東省政協委員張慶明認為,加強政府主導,立足實際,對專業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實施“衛生準入、民政扶持、醫保定點”政策。江蘇省政協委員侯學元提出,爭取每一個縣都要建立一個護理型養老機構,通過社會化服務、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解決一床難求的局面。廣東省政協委員林義洪建議,盤活閑置校舍改建農村養老院,作為社會公共服務性質機構,或由民政部門登記注冊慈善機構,接受社會慈善捐款。
編輯:薛鑫
關鍵詞:地方政協全會 脫貧攻堅任務 民生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