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揭秘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頂尖團隊設計、4天蓋一層
“4天蓋一層”:行政辦公區主體結構封頂
起重機、大吊車、匆忙穿梭的工人……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建設工地上,一派繁忙。正在施工的樓宇框架上,排排紅色條幅“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格外顯眼。
未來北京“四套班子”辦公樓及部分委辦局辦公地,就位于地鐵6號線郝家府與東夏園站之間。
據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工程建設辦公室總工程師陳宏達介紹,正在建設的是行政辦公區一期工程,于2016年6月底開工,主要包括北京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四套班子”和部分委辦局辦公樓,建筑面積共123萬平方米。
行政辦公區劃分為南北兩個區域:市委大樓與市政府大樓分布在運河東大街南北,市委大樓南側將是市人大、市政協辦公樓,市政府大樓東西兩側為委辦局辦公樓。
經過7個月的施工,今年春節前,“四套班子”和相關委辦局辦公樓的主體結構已全面封頂。在陳宏達看來:“這創造了冬季施工‘4天一層’的副中心速度。”
高效建設,正得益于一批新理念、新技術的應用。其中,BIM的應用貫穿始終。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被不少專家視為“建筑業未來趨勢”。傳統建筑設計中,建筑師畫個草圖即可。但BIM是建立三維模型,要求建筑師在設計之初要明確選用何種材料、以及材料的特性,放到建筑模型里面;當改變建筑某個立面的信息,模型將自動調節,設計形態和造價會相應變化。
“通過BIM的動畫演示,工人能快速了解施工計劃,提高了管理效率”,陳宏達說。
此外,北京城市副中心體現著生態城市的理念,廣泛應用世界最先進的綠色建筑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在這里,節能環保的標準、材料、技術、工藝均為全球領先水平。目的就是要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綠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的示范區。
以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的建筑為例,不僅100%使用清潔能源,而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要達到40%左右。建筑內使用的太陽能熱水要占生活熱水的30%以上,非傳統水源利用率要超過一半,空氣凈化系統對PM2.5的一次通關凈化效率大于95%。在路側綠地中,將設置雨水花園,70%的降雨可以就地消納和利用。
編輯:梁霄
關鍵詞:北京 城市 建設 頂尖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