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政府端菜”到“群眾點菜” 公共文化服務如何更得人心
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以下簡稱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施行。隨之而來的,是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整體性轉變。
一直以來,公共文化服務被視為“政府包辦”的文化職能,基層群眾則處于“積極響應”的位置。如今,“政府端菜”正在轉變為“群眾點菜”,群眾的主動權與日俱增。什么是“群眾點菜”?又該如何點?記者采訪了多位兩會代表委員,對此一探究竟。
打造平臺,把“觸角”伸出去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出臺,是對群眾文化權利的剛性保證。要想讓人民群眾依法享受自由選擇、方便‘點單’的權益,從基礎設施到網絡等平臺建設,一個都不能少。”全國人大代表、民革山西省委副主委、晉中市副市長辛琰說。
辛琰代表所在的山西晉中,正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的道路上高歌猛進: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群藝館等一批大型文化設施相繼啟動建設。作為信息時代的“高速公路”,數字文化館、服務云平臺的出現,在整合資源的同時,也為群眾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點菜”渠道。
辛琰代表表示,在設施建設完成后,核心任務還是文化活動。讓硬件設施更好地用起來,把“觸角”伸出去,與群眾深度對接,方是重中之重。
對此,在距晉中千里之外的江蘇南京,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標志性機構的南京博物院正在作出積極嘗試。
“我們建立了開放服務中心,統籌與公眾直接接觸的主要部門。”據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介紹,南京博物院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海報等多種平臺,了解觀眾需求,并根據需要組織專業講解、社會教育活動和傳統非遺演出。
編輯:梁霄
關鍵詞:政府 群眾 公共文化 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