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看點 看點
北京將實現餐廚垃圾日處理2800噸
鼓勵就地處理餐廚垃圾
按照2012年公布的相關政策,每日就餐人員規模在1000人以上的黨政機關、大專院校、國有企事業單位以及營業面積在1000平方米以上具備條件的大型餐飲企業及餐飲服務集中的街區,均可自建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市級財政按定額標準分期給予補助。其中,建設日處理能力200公斤項目的,市級財政補助32萬元;建設日處理能力500公斤項目的,市級財政補助64.4萬元;建設日處理能力2000公斤項目的,市級財政補助134.6萬元。目前,已有30余家市屬黨政機關、學校,包括市委大院、市政府第二辦公區、中國石油大學等食堂安裝了餐廚垃圾就地處理設備。
但是,實際中作為餐廚垃圾生產大戶的餐飲單位、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餐廚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率卻“百不足一”。據相關環保專家介紹,就地處理最大的難題就是占地問題,按照每天1噸處理能力設計,設備間占地需超過100平方米,而很多單位特別是餐飲企業很難有富余空間,“這個是推廣中最大的難題。”同時,相關財政補貼政策已于2015年底到期。
記者了解到,市城管委正在和市財政局進行研究溝通,計劃在有條件的市屬委辦局、學校等推廣餐廚垃圾就地處理,或繼續通過財政補貼方式進行推動。
年底新增三座處理廠
本市餐廚垃圾處理的工作思路是“集中處理為主,就地處理為輔”。在鼓勵就地處理的同時,本市正加大集中處理能力的提升。
目前,全市餐飲企業、黨政機關及學校食堂等共有4萬余家,每天產生的餐廚垃圾量接近2600噸。據市城管委固廢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現有10座餐廚垃圾處理站,再加上已有的餐廚垃圾就地處理設備,每天能處理的也就2000噸左右。“預計2020年,全市餐廚垃圾量每天會達到2900噸,所以‘十三五’期間增加餐廚垃圾處理規模仍是重點工作之一。”
海淀、豐臺、通州、石景山、順義已規劃了5座餐廚垃圾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達到每天1500噸,以滿足對餐廚垃圾的處理需要。昨天,順義餐廚垃圾處理廠正式開標。據投資方之一的北京順義市政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包括餐廚垃圾預處理、餐廚垃圾生化、餐廚垃圾后處理、污水處理及異味控制除臭系統等,投產后預計餐廚垃圾處理量每天100噸。順義餐廚垃圾處理廠今年底將建成試運行。
與此同時,海淀、豐臺、通州、門頭溝的餐廚垃圾處理廠已陸續開工建設,設計日處理能力分別為400噸、300噸、300噸和100噸。其中,海淀、豐臺項目將于今年底投入試運行,通州和門頭溝項目最快將于明年投入試運行。因此,到今年底,全市餐廚垃圾日處理能力基本能達到2800噸左右。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餐廚 垃圾 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