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地質災害幸存者拿到補償款 被3位姑姑告上法庭
頭疼的法官
領到法院傳票后,蘇林一度陷入了糾結,他一直在想:自己做的到底有沒有錯。“為什么要上法庭?為什么不能通過家族的長輩或者村里調解溝通?”他感到很難受。
他還曾想過,在開庭前,給姑姑們跪下磕個頭,從此雙方就不再有關系。最終他沒有這么做。
3月20日,這一天終于來了。他和三個姑姑一樣,第一次走進法庭。“這時,我才真正感覺到,在金錢面前,親情是如此不堪一擊。”他這樣說。
庭審的現場很冷清,這畢竟是家事。
“你們為什么要告蘇林?”法官這樣問三名原告。
“我們要分錢,要求他退出28萬元。”
一個多小時的庭審,姑侄圍繞著應不應該平分這筆錢,展開了辯論。
“你們沒盡到贍養義務,我這里有村民的簽名證明……”
“我們盡心盡力,盡了自己的義務,我們也有村民的證明……”
大家各說各的理。法官進行了庭后調解,但是沒成功。
這場官司如何結局,還沒有最終判決。但不管怎么判,都似乎沒有贏家。蘇林覺得,這已經讓他失去了僅存的三名至親。
“讓法院判好了。不管怎么樣,我不是為了錢,我是為了一口氣。”蘇林說,“我也沒怪她們,錯不錯,我也不好說,公道自在人心吧。”對于他的三名姑姑而言,即使贏了,或許也會面臨著各種議論。在法院,她們沒有接受錢江晚報的采訪,一言不發,匆匆離開。
錢江晚報采訪了辦案的徐法官,他說,類似因錢財分割糾紛導致親人反目的,平時也有,人情和法律之間的沖突,確實有些難判,他們會再努力調解。“從法律上來說,補助金雖然不是遺產,但也是可以參照遺產來分配,三名原告有繼承權,但是這個具體的金額,怎么分,還要考慮到其他因素,比如農村的人情風俗,實際的贍養情況等等。”
編輯:梁霄
關鍵詞:地質 災害 幸存者 補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