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立心立命安計苦 一言一策總關情
----民盟參政議政工作經驗交流會掠影
找“米”下鍋 提高信息質量
參政議政重在發現問題、提高信息質量。在信息海量的今天,如何找準“米”下鍋?民盟山東省委參政議政部部長劉加釗一席“非大道,一些雕蟲小技”的風趣發言,和民盟陜西省委副秘書長、參政議政部部長張紅的“鷹眼”、“魚骨”等實踐體悟,令與會者掩卷深思。
“我們拓寬參政議政素材來源渠道的主要做法是:領導重視;從技術層面上采取一些常態化的做法。” 劉加釗從容介紹,民盟山東省委及溫孚江主委認真對待每一次政治協商會、座談會和聯席會,精心準備發言,還多次直接給中共山東省委姜異康書記、郭樹清省長寫建議信。姜異康書記、郭樹清省長以及分管副省長分別對這些發言、建議信做了重要批示,并將其中的建議寫入了省“十三五”規劃綱要、經濟工作報告、省政府工作報告。
民盟浙江省委專職副主委徐燕峰(左一)代表第三組談參加此次經驗交流會議的感悟、體會。右二: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輝;左二:民盟中央參政議政部部長范芳;右一:民盟中央參政議政部副部長吳會勁。張雨斌 攝
“同時,我們還從技術層面上對拓寬信息來源渠道采取了一些常態化的做法。” 劉加釗如數家珍般介紹其找“米”下鍋的七步曲:首先,專家座談會專題化、小型化、常態化,“說開咱就開”;其次,調研活動小型化甚至微型化,“說走咱就走”;再次,機關工作人員分工聯系地市。參政議政部全體人員和機關年輕干部分工聯系17市,定期督促各市完成信息、提案、專題調研報告的上交工作,并每季度將完成情況在常委會上通報;第四,組織省直基層組織分別與地市對口聯系。省直基層和地市專家資源共享,聯合進行調研活動,上下互動,成果共享;第五,挖掘重點人士的潛力。何謂重點人士?盟內的全國及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省委主委、副主委,高校領導,政府部門縣處級以上領導,對他們采取籃球比賽人盯人的方法。參政議政部全體人員和機關年輕干部分工聯系重點人士,“軟磨硬泡、死纏爛打”,經常發短信、打電話“騷擾”,“督促”其提供參政議政素材;第六,與政府建立常態化聯系,借力政府部門。聘請政府部門相關人員作為民盟參政議政工作特邀專家;互派人員參加各自的重要會議及活動;請政府部門相關人員參加民盟的調研并提出意見和建議;第七,搭省政協順風車,派人參與省政協各專委會到地市調研(聯合調研);列席專題協商會,政府各部門工作情況通報會等。
會議間隙,全國人大常委、民盟中央社會委員會主任鄭功成(右)和民盟北京市委專職副主委宋慰祖親切交流。 張雨斌 攝
“通過以上渠道收集參政議政素材,民盟省委組織專家再研究、提升、補充調研、編輯整理,作為提案、大會發言、信息、領導參加協商會的講話稿和專題調研報告。”介紹至此,劉加釗仍意猶未盡。
統計顯示,由于民盟山東省委參政議政部工作細致到位、常態化,在參政議政工作上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就:政治協商得到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充分;本屆省政協每年的集體提案被評為重點提案的數量居各黨派之首;連續三年獲得“一號提案”(省級領導批示督辦的提案);每年都有多件提案選入專題協商,提案部分內容被政府幫忙采納;政協大會發言備受關注。連續多年民盟山東省委在省政協大會上作口頭發言,并引起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共鳴,山東各大媒體競相報道。
巾幗不讓須眉。來自民盟陜西省委的張紅副秘書長雖為女流,卻優雅淡定,侃侃而談。她從“看大勢、抓題材 、謀格局、重細節、特別關注 ”來談“進一步提高社情民意信息質量的幾點認識”。
會議間隙親切交流。右一:民盟中央社會服務工作委員會主任張澎;左一:民盟中央科技委員會委員祝智軍;左二:民盟北京市委參政議政部部長徐熒;右二:民盟北京市委參政議政部干部劉建。 張雨斌 攝
張紅表示,不善某全局者不可謀一隅。信息工作要看大勢;要用鷹眼謀格局,立意要高。要站在國家發展、地緣政治、社會民生、民族復興角度看問題;選材要廣,但有主次。有了像魚骨這樣的主線索,不怕輔料多;還要鉆透挖深,順著一個方向深人一步, 出人未見之水,發人之未言;對數據要死摳,要鐵,官方口徑、統計公報、公開發表論文、實驗報告,都要經得起查證等。還要特別關注一些現行政策制定上的重大缺陷,發現后要勘缺補位;要填空政策銜接中的空白。如《經濟適用房》《保障房》制度對夾心層的疏漏等。
“信息工作要注意‘三要三不要’:選題以小見大 、數據真實充分、把握好時效性;不要就事論事、不要泛泛而談、不要夸張花哨。”論及對信息工作的所思所悟,張紅言之滔滔。其精彩論述,贏得全場掌聲熱烈。
編輯:楊嵐
關鍵詞:民盟 參政議政 民盟中央 調研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