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北京市海淀區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附中校長翟小寧談傳統文化鑄魂工程——
文化的力量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23日電(記者 張春莉)對于傳統文化進校園沒有爭議。但是,在如何進的方式方法上,眾說紛紜。比如,書法要進,京劇要進,音樂、茶藝等也要進。學生和學校面對課業壓力加重,面對課時安排不好協調等問題,也頗有爭論。懷揣這個問題,今春全國“兩會”之期,記者專訪了北京市海淀區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翟小寧,想聽一聽這位來自基層一線的人大代表和名揚海內外的一所中學名校校長的聲音。
北京市海淀區人大代表、人大附中校長翟小寧談傳統文化進校園。梓涵 攝
“每個成熟的民族都擁有屬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態和文化個性,世界各國各民族之所以風俗習慣和思維方式不同,究其根源就是文化背景不同。可見,傳統文化是民族生存發展之基。這種特有的文化是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國家的發展和強盛,民族的獨立和振興,人民的尊嚴和幸福,都離不開強大文化的支撐。”剛剛進入話題,儒雅健談、學貫中西的翟小寧校長便如是表示。
翟小寧說,近年來,隨著“唐詩宋詞”、“國學”在國內逐漸走熱,讓我們看到了我國青少年傳承傳統文化的熱情和希望。當下,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校園,與教育和諧地“融”為一體,是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最為重要的一環。
以文化人 打造鑄靈魂工程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蘊含著豐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她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培養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是當下青少年道德建設的重要思想養分。其對青少年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傳統文化有著極為重要的導向作用。”翟小寧表示,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是一個鑄魂的工程,因為傳統文化里頭有中華民族的價值觀,與中國傳統文化對話,其實就是與民族的心靈、靈魂對話。特別是我們的青少年,應該沐浴著傳統文化的陽光成長,他們的心靈深處應該有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這樣,民族才不斷興旺發達。
翟小寧校長為青年記者題贈他撰寫的有關傳統文化的專著《美德的種子》。梓涵 攝
“當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生命融為一體的時候,傳統文化就有了生命力,生命也就有了文化的內涵。因為教育就是影響生命、塑造生命,鑄魂的事業。所以,我想用文化來化人,以文化人,以文鑄魂。這里面關鍵就是,我們要把中國的核心價值觀的種子播種在青少年當中。”翟小寧強調。
他認為,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應該多讀一些像《論語》、《大學》、《易經》這樣的經典著作。“我經常拿《易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句話與老師、同學分享。大自然的運行是剛強不息的,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它不停息的在運行。人應該效仿大自然,自強不息,只有自強才能不息,只有不息的自強才能適應大自然的發展,才能成為強者。一個民族也是要自強不息。大地是寬厚仁慈的,狼蟲虎豹,污泥濁水,一切都傾注到大地上,大地默默無言,流淌出清泉,生長出莊稼,養育著人間萬物。君子應該像大地一樣增厚其道德。我覺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八個字,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精髓,同樣也可以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大的家訓。清華大學就以此作為校訓,很好!”翟小寧說,這些都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特別有價值的信念乃至信仰。所謂信仰,就是以中國價值觀作為信仰;而素養,就是文化的修養、科學的修養。所以,現在我們中國教育要培養的青少年應該熱愛我們民族文化,有中國魂、道德心和創新精神。
編輯:楊嵐
關鍵詞:傳統文化 文化 中國 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