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中國迎“最大海歸潮”:直面創新期盼 政策要落實處
扎堆高科技、新業態,高學歷精英惹人矚目
縱觀歷史,無論是第一代留學生的富國強兵夢,還是后來的留學生遵循科技報國、建設祖國的內心召喚,都和當時國家的發展狀況緊密關聯。如今,新一代海歸創新創業的熱情也不斷被國內日益濃郁的“雙創”氛圍點燃。
留學愛爾蘭、2012年回國的馮志剛,如今擔任長沙亞馬遜AWS聯合孵化器運營副總經理。他說,近年回國創業的留學人員數量持續增長。2016年,中國留學人員意向回國創業的人數創歷年新高,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占比明顯提升。而且不難發現,這一輪海歸潮中,來自歐美等發達地區的創新型人才更多,知識層次更高。
創造生物藥多個“中國第一”的俞德超,2011年在蘇州工業園區創辦信達生物制藥(蘇州)有限公司;從美國回來的埃派克森微電子(上海)公司董事長高勇,回國創業致力于高性能光電導航系統級芯片及相關開發,擁有業界領先的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全球專利100多項。
不同于過去留學生回國專注于科研領域,新一代海歸人才創新創業領域更加多元化,不僅包括硬科技,還涉及文化產業、教育產業諸多方面。
半月談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海歸回國創辦企業除了分布于高技術行業外,還有大量的海歸精英活躍在快速發展的服務領域,成為中國第三產業的領跑者。他們中包括了金融財務人才、咨詢人才、法律人才、旅游人才、會展人才、教育人才等各界人才。
嫁接創新基因,創新團隊綻放創新之花
新一輪海歸人群,創新思維更前衛,也具備更多創新基因和不同創新做派。“老一輩不少是回到研究機構,從事科研工作。”馮志剛說,新一代海歸歸國后,多數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海外經驗和資源選擇創業,而不是將目光投向世界500強企業的高薪職位。
在美國學習金融專業的徐克回國沒進投行,卻將目標聚焦航空航天事業。徐克說,“幾十年后,不會有人記得哪個樓盤是你開發的,但會有人記得你造的飛機和火箭……”徐克創辦了昆山天罡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火箭發射。
海歸回流嫁接創新基因,早已擺脫了“單打獨斗”,往往由一個領軍人物帶領一批小伙伴回來集體創業。泰和永昌(長沙)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余宣傳選擇在2012年底從科學家成為一個創業者。余宣傳聯合一批同在休斯敦健康醫學中心志同道合的博士后回到中國,目前該公司已成為湖南最為前沿、科技含量最高的基因合成及檢測測序企業。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中國迎“最大海歸潮” 迎“最大海歸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