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專題 專題
優化電子商務監管 推動網絡市場健康發展
全國政協“優化電子商務監管”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設銀行原監事長謝渡揚:
治理電商不誠信行為關鍵在對平臺的監管
在電商快速發展中,假冒偽劣商品、虛假廣告、侵犯知識產權等不誠信的行為屢禁不止。治理不誠信行為,監管的關鍵和重點應放在電商平臺上。
電商平臺掌握所有的商戶信息、客戶信息和交易信息,電子商務交易中所有的假冒偽劣、信息欺詐等不誠信行為都要通過電商平臺實現,都在電商平臺中留下了痕跡和記錄。電商平臺既是監管的主要對象,又承擔著維護誠信的重要責任。鑒于電商運行的這一特點和我國電商平臺高度集中的實際狀況,要整治電商不誠信的問題,必須緊緊抓住電商平臺這個“牛鼻子”。對此,建議:
一、 電商平臺負責落實電商商戶實名。公司商戶同工商管理聯網核對,確保與公司的工商登記真實一致。個人商戶要落實實名、實人、實址。這是保護消費者利益、維護電商秩序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護商戶利益的需要。
二、 電商平臺負責組織落實對因失信行為受損客戶的商品退換、損失賠償。有的電商平臺準備了專門資金,實行對受損客戶先行賠付的做法值得肯定和推廣。
三、 電商平臺負責對通過平臺發布的虛假信息和欺詐信息進行過濾、清除,對相關商戶追究失信責任并予以公布。
去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全面加強電子商務領域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建議抓緊完善和修改相關的法律法規,形成監管合力。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監管 電子商務 假劣 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