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張高麗就設立雄安新區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
——創新驅動引領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雄安新區千萬不能搞成工業集聚區,更不是傳統工業和房地產主導的集聚區,要在創新上下功夫,成為改革先行區。要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驅動作為雄安新區發展的基點,加快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完善創新創業環境,積極吸納和集聚京津及全國創新要素資源,通過集聚科研院所和發展高端高新產業,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創新創業載體,吸引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建設集技術研發和轉移交易、成果孵化轉化、產城融合的創新引領區和綜合改革試驗區,打造京津冀體制機制高地和協同創新重要平臺。
——協調發展示范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雄安新區要發揮對冀中南乃至整個河北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城鄉區域、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要通過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為有效緩解北京“大城市病”和天津、石家莊市區“瘦身”問題創造空間,促進河北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升區域公共服務整體水平,打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示范區,為京津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提供支撐。
——開放發展先行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必須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要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探索管理模式創新,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創新體系,培育區域開放合作競爭新優勢,打造擴大開放新高地和對外合作新平臺,為提升京津冀開放型經濟水平作出更大貢獻。
問:設立雄安新區對全國改革發展大局有怎樣的重大意義?
答:設立雄安新區,對于有力有序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有利于探索解決“大城市病”新模式。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打造具有相當規模、發展環境更優的集中承載地,一方面,將吸引部分功能在集中承載地集聚發展,有效緩解北京“大城市病”問題,促使北京實現“瘦身健體”;另一方面,推動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疏解,可以避免零打碎敲、盲目布局,提升疏解效率。
——有利于培育全國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探索經濟發展新模式的重要舉措。通過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可以集聚京津冀乃至全國以及國際創新要素和資源,能夠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國內領先的科技新城,培育經濟發展新亮點。通過推進簡政放權、管放結合、優化服務,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構建促進創新的體制機制,為全國其他地區作出表率和示范。
——有利于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規劃建設雄安新區,主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及與之相配套的部分優質公共服務功能,將進一步強化要素資源的空間集聚,打造區域發展新的增長極,優化整合現有城鎮體系,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
——有利于促進區域協調協同共同發展。河北省與北京市、天津市發展差距懸殊,公共服務水平落差大,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亟待破解的難題,也是全國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典型縮影。規劃建設雄安新區,通過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提升產業層次、創新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提升河北經濟發展的規模水平和質量效益,縮小與京津兩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差距,實現區域良性互動,在促進三省市協同發展、協調發展、共同發展上探索新路子。
問: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是如何推進部署這一新區設立的,下一步如何建設實施?
答:2015年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設立雄安新區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結合組織編制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組織國務院有關部門、河北省、專家咨詢委員會等有關方面,綜合考慮區位、交通、土地、水資源和能源保障、環境能力、人口及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等因素,對集中承載地規劃選址進行多地點多方案比選,經過反復論證并取得一致,最后選擇了雄安新區現址,并將修復保護白洋淀生態區納入其中。在此基礎上,領導小組研究提出設立雄安新區的實施方案,報經黨中央、國務院審議通過。
雄安新區的設立是一個認真、謹慎、科學、民主的系統決策過程。遵照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領導小組先后十幾次組織召開會議,就雄安新區設立的重大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協調指導河北省同步編制相關規劃,及時啟動新區及周邊區域管控。雄安新區從規劃選址到批準設立,全面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戰略思想,全面落實了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聽取了有關方面意見建議,凝聚了各方共識。
下一步,領導小組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四個意識”,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對人民高度負責,圍繞中央確定的七個方面重點任務,加強組織協調和統籌指導,精心策劃,科學有序,以釘釘子精神,一步一個腳印,推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平穩有序向前推進。
——用最先進的理念和國際一流的水準規劃設計建設。在規劃建設中,要把握空間均衡,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使生產、生活、教育、醫療等有機銜接,建設便利快捷的城市交通,逐步實現工作生活一體。注重文化傳承,體現中華傳統經典建筑元素,同時結合區域文化、歷史傳承、時代要求,打造城市特色風貌。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嚴格劃定開發邊界和生態紅線,實現兩線合一,著力建設綠色、森林、智慧、水城于一體的新區。
——高標準高質量組織編制規劃。按照中央要求,抓緊組織編制雄安新區總體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等相關規劃。完善新區經濟社會發展、交通體系、新型城鎮化、土地利用等專項規劃體系,在新區開展“多規合一”。規劃定了要嚴格執行,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新區規劃還要加強與周邊地區相關規劃的銜接,促進合理分工、科學布局。
——有計劃分步驟推進新區開發建設。加強統籌推進力度,有序推進起步區土地預征、啟動區征遷、重點片區安置房建設、交通生態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啟動一批重點功能疏解項目,力爭基礎設施建設和功能承接同步推進、早見成效。要劃定管控邊界和開發紅線,實現土地集約節約利用,避免城市規模過度擴張,堅決防止形成新的“攤大餅”。嚴格把控入區產業,制定負面清單,特別是嚴禁大規模開發房地產,嚴禁違規建設,避免借機炒作、抬高建設成本。嚴控周邊規劃,嚴控周邊人口,嚴控周邊房價,嚴防炒地炒房投機行為。要切實修復和保護好白洋淀生態屏障。要做好搬遷群眾思想工作,切實維護群眾利益,為新區建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加快機制體制改革創新。指導河北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科學設置管理機構,整合行政資源,建立精簡、高效、統一的新區管理機構,賦予新區充分管理權限,提高服務效率。運用市場化辦法籌措建設資金,探索多元化融資渠道。在土地、財政、金融、投資等方面,強化政策創新和儲備。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一些改革事項可以在新區先行先試,取得成效后再逐步推廣。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規劃建設雄安新區,在起步之初就要加強與北京、天津等城市的緊密聯系和融合發展,特別是要同北京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在功能上有所分工,實現錯位發展。要充分發揮雄安新區對冀中南乃至整個河北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城鄉、區域、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促進京津冀區域乃至環渤海區域的協同協調共同發展。(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張高麗 雄安新區 新華社記者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