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銀發族也盼“互聯網+” 老人:希望在網上看病
“互聯網+健康”——
“能在網上看病就更好了”
本報記者 申少鐵
“以前,老毛病不定時發作,常急壞家人。現在有了這塊腕表,可以隨時監測血壓,一旦有異常,可以隨時呼叫醫生。但腕表還有一些功能需要改進。”
——北 京 張建國(68歲)
“別小看這塊腕表,功能可不簡單!”北京市朝陽區八里莊街道居民張建國興致勃勃地向記者展示了他的“隨身小醫生”——智能健康腕表。68歲的張建國患有高血壓多年。去年9月,街道啟動“健康家e養老計劃”,給他配發了智能腕表。雖然看起來與普通腕表沒多大差別,但功能很多:除了打電話、語音播報、實時計步,還可隨時監測血壓、心率、血氧等健康指標,定位老人位置。
“以前,老毛病不定時發作,常急壞家人。現在有了這塊腕表,如果血壓有大的變化,可以隨時呼叫醫生,家人放心多了。”張建國說。
原來,這塊腕表是一個縮小版的手機,插入SIM卡后就接入移動互聯網。腕表監測到的老人健康數據,隨時上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信息平臺。一旦老人健康數據出現不正常的狀態,在信息平臺監控的醫務人員就會發現,及時采取救護行動。
前不久,張建國在陽臺上種花,搬一個大花瓶時用力過猛,導致突發高血壓,失去了意識,而此時家人出門買菜去了,情況十分危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信息平臺值班的醫務人員發現張建國的血壓數據異常,緊急撥打腕表電話無人接聽后,迅速派醫護人員趕往張家。不到10分鐘,簽約的家庭醫生和急救人員就趕到了張家。通過及時搶救,張建國有驚無險。
在張建國看來,這塊腕表最值得稱道的是操作并不復雜,老人一學就會。腕表界面的四個角都有快捷按鈕,并用相應的圖形標注出,操作起來很順手,例如輕點左上角的心形按鈕就可通過血壓計測量血壓,長按右上角的紅十字按鈕就可以撥打社區醫院的急救電話,長按右下角的撥號按鈕即可撥打親情號碼。
張建國的兒子說,平時工作很忙,難以經常陪在父母身邊,很怕父親病倒在某個地方,無法及時搶救。現在,父親的腕表綁定了一個微信公眾號,他進入公眾號就能實時看到父親的血壓、心率等數據和位置,“出現意外時,如果家人在附近,可以及時趕往搶救;如果家人不在,還有社區醫院及時搶救,可以說是‘雙保險’。”
“腕表還有一些功能需要改進。”張建國說,到了偏僻的地方和角落,腕表的信號比較弱,數據不能及時上傳。另外,腕表可以多增加一些功能,比如健康和養生建議、天氣播報等內容,如果能實現網上看病就更好了。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我國互聯網健康醫療用戶規模已達1.95億,占網民的26.6%,年增長率為28%。其中,網上預約掛號用戶使用率為10.4%,網上咨詢問診、網購藥品、醫療器械、健康產品等用戶比例在6%左右。總的看,“互聯網+健康”服務的覆蓋面還比較低,大多數服務模式還停留在信息傳送、網上掛號、電子繳費等階段,并沒有介入診斷和治療領域。
專家建議,要盡快培育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新業態,創新發展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養老、個性化健康管理、互聯網健康咨詢等多種健康服務,提高“互聯網+健康”的覆蓋面和服務內容,最終實現網上看病、視頻會診等,讓老人享受到更多便捷和高效。
編輯:梁霄
關鍵詞: 銀發族 互聯網+ 網上 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