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雄安“滿月”探訪:傳統產業憂搬遷 招商引資變選資
安新:協調新舊產業
生態環保是重點
提到安新縣,或許你會覺得名不見經傳,但是提到白洋淀,那就是無人不知了。白洋淀大部分淀區都在安新縣境內,這也形成了當地獨特的旅游業。根據當地統計,今年清明節小長假期間,白洋淀景區共接待游客18312人次,創經濟效益1649萬元。
除了旅游業,安新縣還有有色金屬、制鞋、羽絨三大傳統產業,其中,安新縣羽絨業年產羽絨服裝1000萬件,年產值6.7億元。安新縣被省政府確定為羽絨生產基地,也是華北地區最大的羽絨集散地。
安新縣制鞋業現有企業1700多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年產各類鞋1.5億雙,年產值45億元,已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鞋業生產基地。記者在安新縣采訪時,來到了位于三臺鎮的三臺鞋材鞋業交易中心,一位鞋材店老板告訴記者,交易中心總共有300多個門面,聚集了200余家商戶。
據了解,當地的鞋材廠商主要是從南方的福建等地進貨,將鞋材銷售給三臺周邊的鞋廠,再由鞋廠進行加工、出售。一位鞋材店老板告訴記者,三臺鎮擁有完整的制鞋產業鏈,基本沒有人去外地打工。生意做得大的自己開工廠,做得小的也有個店鋪,而他自己的鞋材店每年的銷售額也有八九百萬元。
談到雄安新區設立,這位鞋材店老板也不無憂慮,他告訴記者,現在每年的經營都比較穩定。從底廠、面料、扎眼、鞋墊加工到整鞋、物流,三臺本地都有相應的配套產業,“雖然現在關于制鞋產業搬遷的傳言不少,但是只要整個產業鏈不散了,大家還可以生存”。
另外一位從2003年就開始從事鞋材生意的老板則向記者表示,鞋材商在從上游進貨時,上游商家要求現金結算,即使建立了互信,也只能放寬到1個月內結清;但是在向本地鞋廠銷售時,下游鞋廠長期欠賬導致鞋材商資金周轉困難。
“我現在最關心賬款如何收回。”這位鞋材老板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后,生意本就不是很好,新區設立的消息出臺后,賬款回收也變得更難了一些。
“從春節到現在總共收回不到5萬元,而前些年到了5月份能收回五六十萬。現在手里沒現金就不能進貨,不進貨就沒貨可賣,給鞋廠的供應斷了,他們就更不會早點還賬了。”鞋材老板向記者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在鞋材交易中心看到,背后不遠處正冒起滾滾的黑煙,而在交易中心右前方不遠處的一片田地里,長長的藍色鐵皮圍了一圈,其中堆滿了各種垃圾,當地人告訴記者,這是當地鞋廠用剩的邊角料集中處理地。
生態環保在雄安新區規劃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協調新舊產業的關系上,安新縣還要加上一條,如何保證環境與產業的和諧,做到可持續發展。
編輯:梁霄
關鍵詞:雄安 傳統產業 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