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張占倉:以包容的姿態共建“一帶一路”

2017年05月17日 16:15 | 作者:張占倉 | 來源:河南日報
分享到: 

作者:河南省社科院院長 張占倉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攜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之路,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當今世界,盡管出現了英國脫歐“美國優先”等反全球化的思潮,但是世界發展的歷史證明,全球化的歷史趨勢不可逆轉。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相關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取得了長足進展。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持,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合作協議。“一帶一路”這份由中國推動的全球化方案蘊含著包容文化的東方智慧,契合了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合作開創了新途徑,正在引領新一輪的全球化。

1 包容文化是文明高地

中國是多民族國家,歷來重視各民族之間包容互鑒、融合發展,共同創造了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包容文化。包容文化對全世界四大文明發祥地只有中國文明能夠傳承至今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大特征。

包容文化,就是能夠海納百川,兼容并蓄,吐故納新,經久不衰。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周易大傳》的“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就是包容文化的最好闡釋。孟子把孔子譽為“集大成”者,對孔子思想中的包容性大加贊美。他繼承了孔子的這種胸懷,認為海洋的博大胸懷是人類應該效法的,發出了“觀于海者難為水”的慨嘆,其很多主張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包容思想。荀子主持稷下學宮時,實行開明的政策,招攬列國名流,匯集百家學說,兼容并包、來去自由,造就了中國學術史上前所未有的百家爭鳴局面。漢代之后,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和道教的一些思想,逐漸形成了儒道互補型的儒家學派。宋明時期,又吸收了佛學的一些思想內容,從而形成了三教合一型的儒家學派。不管是程朱的理學派還是陸王的心學派,都是三教合一型的儒家。理學派和心學派都以包容的心態從道家、道教和佛學吸取了很多營養,也豐富了自己的內涵。在多種文化的碰撞中,相互吸納,相互補充,是中國包容文化支撐的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動力所在。

中國傳統文化根基深厚,并富于包容性,其結果是不斷吸收外來文化、不斷同化外來文化。在中國,包容文化主要形成于中原。因為中原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在中華文明5000年歷史中,有3300多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正是因為中原地區居天下之中,兼有東、西、南、北之長,融匯世界歷史文化之精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包容文化。

在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包容文化向全球傳播過程中,曾經出現意大利最早深度學習借鑒中國包容文化的過程,因此導致意大利在歐洲創造了文藝復興的歷史壯舉與包容姿態不無關系。之后,英國提倡包容互鑒,創造了創新平等的空前歷史機會,因此促成了影響全球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并在此基礎上通過殖民地擴張推動了全球化1.0版本。繼英國之后,德國最早提出科技興國戰略,拿出開放包容的姿態,堅持半個世紀向英國派遣留學生,學習英國的工業革命經驗與做法并進一步創新,促成了德國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初期科學大國與經濟大國的崛起。二戰之后,美國開放包容思想盛行,倡導貿易自由化,無論是哪一個國家的科學家、技術人員、青年學生,只要愿意到美國發展,實現夢想,美國均持開放包容的姿態歡迎,為全世界一大批科學家、企業家、青年人才等創新創業提供了機遇,促成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科學大國和經濟強國,并引領世界發展幾十年,形成了全球化2.0版本。一系列事實充分說明,包容文化是世界文明高地。誰倡導并弘揚包容文化,誰就可能站在文明高地,引領世界發展。

2 包容容文思化想是是文“明一高帶地一路”建設的靈魂

包容文化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基礎。中國倡導和諧包容、文明寬容的理念,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選擇,主張求同存異、兼容并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這是一種高尚的文明觀、包容的文化觀、和諧的社會觀。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對包容思想進行論述。2013年4月,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強調:堅持開放包容,為促進共同發展提供廣闊空間。2014年3月,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演講時指出: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2015年10月,習近平訪問英國時又提出:當今世界,開放包容、多元互鑒是主基調。2016年9月,習近平在杭州G20峰會上再次強調:讓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2017年5月,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指出,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積淀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不同文明、宗教、種族求同存異、開放包容,并肩書寫相互尊重的壯麗詩篇,攜手繪就共同發展的美好畫卷。建設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我們要加強各國議會、政黨、民間組織往來,密切婦女、青年、殘疾人等群體交流,促進包容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包容思想的系列論述為“一帶一路”建設做足了理論上的準備和文化上的鋪墊。

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域廣闊、國情不同、風俗各異、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中國提出這一戰略的要義在于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推進沿線國家共同發展,積極構建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致力于共同打造一個在政治上長期互信、在經濟上深度融合、在文化上互相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基于這樣一種思想基礎,《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才更加旗幟鮮明地表示要堅持和諧包容,倡導文明寬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兼容并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可以說,包容思想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思想基礎。沒有習近平容天下之大的博大胸懷,就不可能有“一帶一路”戰略的偉大構想。

我們都知道,小到一個家庭,多一些包容,多一點相互理解,就會帶來更多幸福與快樂。大到一個國家或民族,提倡包容,就能夠促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睦相處,以文化的多元與互鑒,加強人們內心深處的溝通與交流,才能夠形成更多的合力,共同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展與繁榮。人類在每一個時代的進步與發展,都有賴于文化的包容與創新。從世界歷史的經驗來看,凡是文化相對包容的時代與社會,世界多數處于和平穩定的階段,不同文化之間的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互相支持促使經濟走向繁榮、社會更加開放,民眾生活安定而和諧,也是最充滿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時代。當今全球化遇到的問題,不是包容多了,而是包容不足,單極思想與強權政治越來越不被大多數國家所接受。因此,包容思想是和諧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也是“一帶一路”建設能否順利達成的重要文化支撐。只有站在開放包容的立場上才能真正理解“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意義與核心價值。相互尊重、彼此包容,是不同國家與民族之間消除誤解、化解矛盾的基礎,自我封閉、盲目自大,只能導致落后。只有秉持開放包容精神,才能用高超的智慧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從這一角度出發,包容思想是順應歷史進步潮流的必然選擇,是現代文明的核心內容。

“一帶一路”建設每一個核心要素都離不開包容思想的潤澤。以平等合作、開放共享為基礎,強調“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國家發展戰略的對接,尋找利益契合點,尋求“最大公約數”,使更多地區、更多普通民眾受益。“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國際化合作網絡,摒棄冷戰思維,打造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伙伴關系,不同制度、宗教、文化背景的國家均可參與,并將在參與過程中共享發展成果。“一帶一路”建設以戰略性項目為抓手,穩扎穩打,注重頂層設計,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建設為全世界創造更加開放、包容、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現代文明,而且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為未來負責。

剛剛結束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最大亮點是以史為鑒、開放包容,凝聚共識、形成合力,以“一帶一路”為載體,共同推動全球化可持續發展。歷史經驗表明,包容才能和諧,和諧才能和平,和平才能發展,發展才能最終解決越來越多普通老百姓的實際問題,創造更加光輝燦爛的人類文明。因此,包容思想是全球開展更加廣泛合作的思想基礎,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靈魂。正是因為習近平包容思想順應了時代進步的潮流,才使我們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全球一呼百應,29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130多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1500多名中外嘉賓參加,達成了重要共識,簽約5大類共270多項成果,創造了全球大型國際合作活動成效顯著的先例。

編輯:位林惠

1 2

關鍵詞:包容 文化 一帶一路 文明 發展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欧美理论 | 日日摸夜夜摸狠狠摸中文字幕 |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日韩乱码人人爽人人澡 | 午夜婷婷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AⅤ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