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解讀 解讀
三大運營商比拼“不限流量” 噱頭還是讓利?
為何要設立封頂值?
對比三大運營商的不限流量套餐,他們都不約而同采取了設置較高的流量額度、超標后限速的手段。這多少讓消費者不滿。既然打著“不限流量”的旗號,為什么還要做出限速的舉動?
相關專家分析指出,三大運營商嘗試不限流量套餐,滿足了少量大流量用戶的需求,降低了單位帶寬的費用。但從網絡的承載能力等實際情況來看,整個業界還沒有達到真正的不限流量的段位。
在資深通信專家項立剛看來,目前運營商所謂的不限流量套餐噱頭的成分更多一些。它們都設有一定的價格門檻,顯然主要面向高端的流量大戶,吸引更多的高ARPU值用戶。同時設有一定的流量上限,主要避免出現網絡無法承載的現象,防止用戶將其作為熱點,或者無節制下載等現象。
實際上,海外很多運營商推出的“不限流量”套餐也都是有條件的,這是普遍做法。以AT&T今年新推出的一款套餐為例,它會限制手機不能使用移動熱點,看視頻時會自動降畫質,月流量超過22GB會開始限速。
項立剛指出,在3G時代一些運營商曾經嘗試過推出不限流量的包月套餐,而事實證明并不可行。目前的移動網絡帶寬不足以支撐,也許到了5G時代會有可能。
運營商越來越依賴流量賺錢
看來,普通消費者想要沒有思想負擔地開心上網還是有些遙遠。不過,在“提速降費”的大背景下,這幾年國內手機數據流量資費一直在降低。三大運營商也都承諾今年將繼續加大力度。
目前流量收入在運營商收入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運營商的流量收入同比增長31%。消費者對于手機流量的需求日益高漲,今年一季度我國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超1.2G。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流量達到35.3億G,保持翻倍增長態勢。
如何在流量競爭中推陳出新、吸引眼球,運營商也是頗費腦筋。
易觀分析師趙子明指出,現在的不限流量套餐,4G流量往往只占一部分,超出后就變3G了。運營商目前推不限流量套餐主要有這幾個阻礙:購買不限流量套餐的用戶濫用導致的網絡壓力、未來貨幣貶值后提價阻礙大、升級5G時用戶不愿做出套餐升級等。但是運營商管道化的確是一個趨勢,未來運營商可能會越來越依賴流量賺錢,所以超大流量乃至不限流量的確是趨勢。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流量 運營商 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