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坐著慢火車長大的涼山孩子:夢想在實現 家鄉在改變
觀念之變
坐著慢車考上大學的三兄妹:
“如今,不上學的孩子幾乎找不到了”
“這輛綠皮火車,承載了我們無數攀西少年的夢想,希望你慢慢依舊,將更多追夢赤子帶出大山?!?月18日,在華西都市報官方微博上,網友“追夢赤子心艾”留言說。看到這些評論,30歲的黑日木呷眼眶突然濕潤起來。
在成昆鐵路的路線上,在涼山州喜德縣,有一個叫做新涼的小站。黑日木呷,就在小站附近的波振村長大。
家中,黑日木呷排行老大,兩個妹妹,分別比她小2歲和5歲。
對于慢車的記憶,黑日木呷始于小學三年級。父母將他送到普格縣一所小學讀書,那里,有當老師的親戚幫忙照顧。
當年,村里不少人頗為不解:讀書有啥用?還不如回家幫家里放牛干農活。
“老師要挨家挨戶去勸家長,請娃娃去上學?!焙谌漳具日f,10多年前,當地的普遍現象是,孩子撒野滿山跑,讀書的沒幾個。有時候,老師好不容易把娃娃請到學校上課了,沒過兩天,他們又回去放羊了。
但黑日木呷的父母堅信:只有讀書,才能有出息。那時,家中經濟條件困難。在喜德縣中學讀初中時,黑日木呷要背著大米和土豆,到學校煮來吃。
2002年,黑日木呷讀高中了,兩個妹妹也上了初中。面對3個孩子上學的沉重壓力,黑日木呷的父母坐著慢火車,到了鄰近的攀枝花市找活做。黑日木呷三兄妹很懂事,假期,他們會去父母工作的地方幫忙。
如今,黑日木呷是西昌市委宣傳部的一名公務員,二妹在甘洛縣當中學老師,三妹在一家大型集團項目中擔任經營負責人。而父母,也被黑日木呷接到西昌,安享晚年。
黑日木呷說,如今,老鄉對教育越來越重視,不上學的孩子幾乎找不到了。
命運之變
小山村走出的第一個研究生
“每次回家,都會去坐一次慢火車”
31歲的龍天斌,是黑日木呷的高中同學及好友。他的老家,在喜德縣兩河口鎮成昆線旁邊,在家門口就看得到鐵路。
龍天斌的家境,并不比黑日木呷家好多少。父親在家照顧幾畝田地,母親則在當地賣蔬菜。
龍天斌的母親每天從新涼站出發,乘坐慢車抵達瀘沽。在瀘沽菜市場,背著滿滿一背簍菜,上火車運回新涼販賣。賣一斤菜,賺一兩毛錢。
和黑日木呷家一樣,龍天斌的父母,也在努力讓孩子們上學。2004年,龍天斌考上了西華大學,圓了大學夢。那時,姐姐也在上大學,他全靠助學貸款才完成學業。
對于慢車,龍天斌充滿感激。高中時,有很多次從學校回家,生活費已經花光,上火車后,拿不出幾塊錢的車票錢,十分尷尬。而此時,乘務員見他是學生,會微笑著揮揮手,讓他免費坐車。
2008年,龍天斌考上了四川大學的研究生,學習計算機專業。畢業后,進入華為公司成都研究所,成了一名工程師。
龍天斌是村里走出去的第一名研究生。他的姐姐,從宜賓學院畢業后,在鹽源中學當老師。姐弟倆努力讀書的故事,如今在兩河口鎮,仍被人津津樂道。
如今,龍天斌已在成都安家,女兒也有2歲半了。工作忙碌,也只有假期才能回家。每次回家,龍天斌都會去坐一次慢火車,在車上,他會給他的妻子,講述關于這趟火車,以及這座大山的故事。
編輯:梁霄
關鍵詞:慢火車 涼山 孩子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