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全國科技致富帶頭人汪全邦:讓洋芋蛋變成金疙瘩
從地里來,到地里去
1974年出生的汪全邦只有初中文化,出身于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從小就和土地打交道。初中畢業后,他在家種了兩年地,知道其中的辛酸,“莊稼地里的莊稼只能養活人,但要想擺脫貧困,不能只靠種地”。
兩年之后,他走出農田,外出務工。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沒有過硬的技術,走出去的汪全邦兩年后又回來了。但在打工的兩年間,汪全邦的觀念發生了改變。回來后他和父親一起販賣豬仔,4年后買了當時村里第一臺手扶拖拉機。
2008年,汪全邦的馬鈴薯在西寧熱賣一空后,他找到一種自信,那是做了幾十年農民從未感受過的自信。“第二年,我索性甩開膀子干,在銀行貸款十萬元,收購了2000畝長白大蔥,運到西寧、甘肅和寧夏去賣?!蓖羧钫f不上當時這股勇氣從何而來。
這次大動作,他被縣農業局“盯”上了?!凹热荒銓︿N售這么在行,要不然成立一個合作社?”農業局干部的這句話,一下子點醒了汪全邦。
從搞銷售,到建合作社
“汪全邦會搞銷售”,遠近的農戶都認可了這個事實,但成立合作社,對他來說還是個新概念。在想干而不知從何下手的情況下,互助縣工商局推薦汪全邦到內蒙古、山東、北京等地考察,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手段。
“在牛羊活畜市場,我了解到活畜的采購、托養、交易等各個環節;在壽光蔬菜大棚,我參觀學習了蔬菜栽培管理的先進技術,看到現代農業的未來發展方向?!?5天的考察,為汪全邦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30萬元資金、13畝地、2輛農用車,互助縣綠田農產品營銷專業合作社于2010年7月成立了,主營優質馬鈴薯和綠色有機蔬菜種植營銷?!稗r戶們加入的積極性很高,從最初的9戶很快發展到100多戶,到2015年年底農民會員達到了208戶,占地面積上千畝?!焙献魃绲目焖侔l展讓汪全邦喜出望外。
沒有政府的支持,就沒有合作社的今天。汪全邦告訴記者,“2012年,政府出資70萬元為合作社配置農機具,建設交易棚,購買種子、化肥和電子秤,現在使用的這幾輛四輪車也是當時政府出資購買的?!?012年,合作社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汪全邦被評為“全國科技致富帶頭人”。
如今的綠田農產品營銷專業合作社,資產總計1000多萬元,每年給當地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2萬多人次,支付農民工勞務工資和土地流轉費用200多萬元。(作者: 趙斌藝)
編輯:梁霄
關鍵詞:洋芋蛋 金疙瘩 汪全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