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姑娘放棄珠寶業務農:用科技做大米形狀的粗糧
如果把日常食用的五谷雜糧變成大米的形狀,會是怎樣一種口感?
85后姑娘李玄做了這樣的實驗:把玉米、蕎麥、紫薯、南瓜等粗糧分別進行超微破壁粉碎,留取精華,再各自用純凈水攪拌,塑形烘干成與大米相似的形狀。
這些被加工后的谷物雜糧看上去像是五顏六色的大米,李玄給它們起了新名字——谷仁米。這些大米粒形狀的粗糧可以同煮同熟,口感細膩爽滑,與平時吃的粗糧口感明顯不同。
最近,在電視節目《合伙中國人》中,李玄與合伙人楊朝勛一起把混合了十多種谷仁米的粗糧粥端出來,被幾位投資大佬一掃而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評價,“口中一亮,很好吃”。最終,徐小平和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管理合伙人龍宇決定共同投谷仁米項目400萬元。
拿到投資在李玄的意料之中,她在報名參加時就很有信心,“投資人看到了谷仁米的市場前景”。
放棄珠寶行業改做新農人
李玄出生在中國玉米之鄉——吉林省公主嶺市,大學畢業后一直在北京從事珠寶招商工作。她對玉石頗有研究,拜師學藝,還開了珠寶店,生意做得不錯。
結婚懷孕后,李玄決定回老家安心養胎。她的愛人和公公都在公主嶺地區從事玉米生產和加工行業,有自己的家族企業。
一次,法國某大型種業公司找到李玄的公公,提出想與他合作在東北地區銷售轉基因種子,被老人當場拒絕。“干了一輩子農業,不能做禍害土地的事”,聽到公公這句話,李玄肅然起敬。
懷孕時,李玄一直在吃自家還未規模生產的綠色粗糧——“玉米黃金米”,也就是她現在生產的玉米谷仁米前身。“這么好吃的粗糧應該把規模做大”,在老家待了兩年多的李玄想做點事。
近年來,轉基因食品和食品安全問題備受關注。看著公公和丈夫踏實做農業,愛惜著腳下的黑土地,李玄也產生了興趣。
從事珠寶行業多年,經常跟玉雕師打交道的李玄,十分清楚匠人精神的含義。這影響了她做農業的出發點:做綠色農業,既保護土地,又能生產健康的口糧。
丈夫魏文彪很支持李玄創業。他介紹,把食品粉碎重新塑形的技術早已經有,但在谷物上的應用還比較少,他看好李玄要打造多種粗糧谷仁米的想法。
想到要留在家鄉從事農業領域創業,李玄就一頭霧水。為了充電,她報名上了吉林大學的EMBA班,在班里結識了現在的創業合伙人楊朝勛。
編輯:梁霄
關鍵詞:姑娘 放棄 珠寶 粗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