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畫里有話 畫里有話
戰勝思想上的懸崖:27個“懸崖村”脫貧大決戰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修通幸福路
秦巴山區中的南江縣興馬鄉廟坪村,三面懸崖。53歲的村民王仕元,妻子10多年前上山背玉米,被竹尖刺破小腿血管,因交通不便,70公里的送醫路走了7個小時,血流干了,人也昏死了。雖救下一命,但多次手術花了31萬多元,因此致貧。去年水泥路、扶貧產業同步進村,王仕元苦干巧干,評上了村里的“脫貧之星”。
去年底通過金銀花產業全村脫貧的廟坪村,產業進村靠的是硬化路進村。當年村里的特困戶張正仁對修路記憶猶新:“那時人均集資1200元,我家3口人要交3600元。我一大早就去借錢交了修路款。再窮也要修路?!?/p>
去年水泥路進村后,他豪情滿懷,立志不吃低保,寫下“貧窮哪由天命定,汗珠落地土生金”的勵志對聯。今年春節后他連續發展了金銀花、苗圃、中藥材、母豬和肥豬等致富項目,項項收入能超萬元?!懊撠氈赂涣?,我才臉上有光啊!”
地處大巴山區的宣漢縣龍泉鄉羅盤村,是全縣最遠、海拔最高的村,進村要途經70公里的百里峽大峽谷。該村2016年成功脫貧。
說起山村巨變,51歲的村支書李永太滔滔不絕?!?.5公里長的進村公路,從2002到2005年修了3年。那時沒有項目資金,又沒聽說過挖挖機,全靠人工,男女老少齊上陣?!?/p>
“從2006年起又花了5年,全村6個社的路全部修通了,到戶路也通了。8年修路,村道社道全靠群眾集資,累計人平出資七八千元。路修通了,精準扶貧的好政策來了,國家又出錢對部分道路進行了硬化。今年還要硬化8公里,這是小康路上的頭等大事。”李永太說。
編輯:梁霄
關鍵詞:戰勝 思想 懸崖村 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