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舉證難 賠償低……大學生創業者專利維權何去何從
誰來幫大學生創業者維權
李恒的維權經歷不是個案。一直以來,維權成本高、周期長、舉證難、賠償低是制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瓶頸。
武漢岱家山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知識產權服務專員鄧夢說,2012年至今,該園區累計入住過近600家中小企業,現有的120家科技型企業中大學生創業企業有60家。“毳雨公司是園區至今唯一維權成功的。”
“最近出版的浙江省知識產權司法報告顯示,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被侵犯的案例數據是最多的。”武漢知識產權研究會常務理事蔡祖國分析,知識產權保護部門力量薄弱,企業本身不愿意選擇成本高的維權方式,企業對專利權益了解不全面等是當前小微企業專利維權難的主要原因。
他表示,“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業企業不斷涌現,知識型創業是最大特點,也是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熱切期盼。這類企業起點高、成長快,但知識產權侵害卻可能直接將其扼殺在搖籃里。
“小微企業維權還是得走司法程序,但難點在證據收集。”蔡祖國建議,在采用訴訟方式維權時,在訴訟地域管轄、證據保全等方面,必須運用專業化的思維方式來處理。可以把所有的侵權方告到同一個法院。“一并起訴,告倒一家就可以產生震懾作用。”
他還呼吁政府加快立法和制度建設,加大侵權處罰力度。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維權信息服務,幫助搜集證據,減免一部分打官司的費用,分擔維權成本。
盡管維權一路艱難,但李恒沒有放棄,還加大了公司技術研發投入,在他看來,知識才是大學生創業最大的“殺手锏”。
李恒介紹,毳雨公司目前有6項發明專利正在申請,“雖然路很長,但我們堅信只要堅持做,希望總在前方。”
編輯:梁霄
關鍵詞:舉證 賠償 專利 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