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曾憲奎:技術創新,超越粗放化發展模式

2017年06月22日 16:59 | 作者:曾憲奎 | 來源:大眾日報
分享到: 

粗放化的技術創新發展模式,不利于打破我國與發達國家的“技術積累鴻溝”

技術創新粗放化的發展模式,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自主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進而對我國經濟轉型產生負面作用。

創新成果的粗放化,妨礙了我國通過技術積累繞過發達國家“專利池”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進程。

西方發達國家在長時間的發展進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技術與專利,與后發國家之間形成“技術積累鴻溝”,并通過構建“專利池”等形式,對后發國家的研發活動構成障礙,以便達到長期占據技術創新領導者地位。據統計,1986年到2010年美國累計授權發明專利量高達327.9萬件,而我國截至2012年底發明專利累計授權量僅為111.1萬件,僅為美國的1/3。一般而言,我國近幾年在專利申請方面表現出的數量大的特點,將非常有助于技術積累,進而有利于我國企業通過技術積累繞過發達國家的“專利池”等障礙,逐步實現技術創新的超越。

但是,創新成果的粗放化,使我國專利質量較低,嚴重影響了技術積累的效果。據統計,我國有效專利的持續期限大多維持在3到6年,而國外則集中在6到10年間。其中,國內有效專利維持5年以上的比重僅為49.2%,遠低于國外的89.1%;維持在10年以上的,僅有7.6%,而國外則高達32.8%。專利的有效期限能夠較好地衡量專利質量水平,一個好的專利能夠產生足夠經濟效益,其持有者有足夠的動力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為其續費延期,其有效期限必然較長;而質量較差的專利,無法產生足夠的經濟效益,因而專利持有者往往沒有動力繼續為其續費。我國專利的有效期普遍較短,在很大程度上說明這些專利的質量較差,而這樣的專利如果納入到“技術積累”的范疇之中,會產生很大的泡沫,真正實現對發達國家的突破也就遠比從數據增長看起來要難得多。

技術創新的粗放化,阻礙了企業良好發展模式形成,進而影響到我國產業結構升級進程。

綜觀發達國家企業的技術創新,均是在形成“研發投入加大—創新成果轉化—競爭力提升—利潤率提高——研發投入加大”的良性循環基礎上,保持了長期較強的競爭力和市場控制力。而當前我國的企業,普遍還處于依托低成本優勢維持競爭力的階段,要轉型到這一良性發展模式,還需要較長時間。從宏觀的角度說,只有大量企業進入了這一良性循環,宏觀意義上的經濟轉型才能真正實現,因而進入這一良性的發展模式,是我國企業發展轉型的目標。

但是,技術創新的粗放化,延緩了這一良好循環的形成。一方面,技術創新的粗放化,導致企業貪大,將研發資金投入到過多的項目中,嚴重影響了創新產出的質量提高。研發投入對創新效率的作用,不僅要考慮投入的絕對額,更要考慮單個企業或項目的投入強度。有研究表明,2004—2011年間,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研發經費支出達到184.1萬元,比2004年提高了360.8%,雖然增速較快,但是其絕對數額依然較低;而企業平均每個研發項目經費支出在2011年更是只有217.6萬元,不僅絕對數額低,而且7年間的增長率也僅為26.7%。單個項目的投入數額如此低,使創新只能維持在較低水平,其產出成果的質量難以保證,雖然部分大型企業也在一些研發項目上投入較大規模的資金,但是與發達國家大企業的投入數額相比,也還有較大差距。

另一方面,技術創新的粗放化,影響了創新成果的成功轉化。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意味著我國大量的專利其實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長力,不能形成企業的真實競爭力,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還影響了企業利用技術創新推動競爭力轉型發展。

另外,前面提到的我國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研究的投入失衡,也會影響到我國未來技術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綜合這些因素,技術創新的粗放化問題,扭曲了企業從低成本競爭力向以技術創新為主要依托的核心競爭力的轉型進程,對我國整體的產業升級構成阻礙。

編輯:位林惠

1 2 3

關鍵詞:技術 粗放化 創新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在线观看 | 免费在线观看日本A∨ | 亚洲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播放中文有码国产 | 综合一区国产系列 | 久久成人免费视频这里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