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醫改后醫院部分藥比藥店還便宜 藥店“很受傷”
藥店價格是市場行為
發現藥店的藥比醫院貴的不止余女士一人,已經有細心市民知道這個“竅門”了。前天,記者在武漢市三醫院光谷院區呼吸內科、心內科、消化內科看到,由于65歲以上老人可以免掛號費,一些慢性病老人幾乎成了這些科室的“熟臉”,一來就直接告訴醫生要開哪些藥。
“幾個月前我就發現我吃的藥還是醫院更便宜些。”67歲的陳奶奶告訴記者,她有高血壓,醫院給開的是“絡活喜”,但家附近的藥店都沒賣的,后來兒子在“京東到家”上幫她搜到有,可價格比醫院貴了好幾塊,此外還要付6元錢的快遞費。“那還不如就在家附近的三醫院開,走走路還能鍛煉身體呢。”
為什么同規格的藥品,藥店售價有的跟醫院差不多,有的卻貴一些呢?武漢市第五醫院附近的“益豐大藥房”一位負責人透露,藥店的藥品分為兩類,一是政府定價的藥品,二是市場調節的藥品。“可定”“桔貝合劑”“康普力星”都屬于市場調節的藥品,價格與進貨渠道、店面位置、租金都有關系,只要明碼標價就沒有違反規定。
“醫院大部分藥品都是在政府采購平臺統一采購的。”武漢多家醫院藥劑科的臨床藥師說,取消藥品加成后,在政府平臺統一采購的藥品比由市場調節的藥店藥品便宜很正常。武漢市三醫院光谷院區藥劑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臨床藥師透露,她也早就注意到這種現象,還特意到藥店走訪過,發現醫院的很多藥品其實藥店都沒有同款。她認為,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后有價格優勢,藥店想要生存必須進行差異化經營。(記者王愷凝)
編輯:梁霄
關鍵詞:藥店 便宜 醫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