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戰理論 統戰理論
新常態下統一戰線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大有可為
新常態下統一戰線的大有可為,應牢牢把握為什么為、怎么為、為什么。統一戰線歷來是為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服務的,要著眼大局凝心聚力,集中力量打造品牌,務實創新全面提升,為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廣泛強大持久的力量支持。
強化協商民主,凝聚人心匯集力量,為新常態下統一戰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建睿智之言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統一戰線素有“人才庫”“智囊團”之美稱,要為新常態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凝聚人心、匯集力量,調動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優勢特長,建睿智之言,獻科學之策。
一是健全完善協商民主機制。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和各級黨委貫徹實施意見,營造寬松民主氛圍。各級統戰部門要協助中共黨委搞好政黨協商的組織和落實,健全參政議政直通車和黨外人士意見建議反饋機制,落實好中共領導與黨外代表人士聯誼交友制度和政府部門與民主黨派、工商聯對口聯系制度。二是拓寬協商渠道。通過召開黨外人士情況通報會等,就相關議題聽取黨外代表人士的意見建議。各級知聯會、新聯會、海聯會和各商會組織,要通過召開會員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等形式,就相關問題討論建言。三是著力提升議政建言水平。支持各級民主黨派、工商聯組織和無黨派人士圍繞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并重點就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新型城鎮化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深入調研,提出意見建議,提供決策參考。同時,要引導各級黨外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建言獻策、履職盡責,撰寫提交高質量的提案議案。
強化協調服務,創優環境解決難題,為新常態下統一戰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強發展之基
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創優環境是關鍵。統一戰線具有做好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要為新常態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以大義責之,以危言動之,以至誠感之,幫助非公有制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努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和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一是服務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加強思想政治引導,堅持“團結、幫助、引導、教育”的工作方針,開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核心價值觀教育培訓等,特別是要實施好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素質提升工程,全面打造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統戰工作品牌,使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在關鍵的時候站得出來、幫得上忙、使得上勁。二是服務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工商聯是黨和政府聯系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橋梁和紐帶,是政府管理和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的得力助手,要把握企業需求,了解企業意愿,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增強發展信心,為黨的事業爭取更多人心,爭取更多群眾。要把服務企業轉型升級作為企業所急、黨政所需、自己所能的結合點和著力點,加強協調、整合資源,推動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要把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及時向企業宣傳,把企業的意愿和呼聲及時向黨委政府反映。三是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就是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要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參與到脫貧攻堅的戰場上來,幫助貧困家庭和貧困地區振興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強化協助共建,促進和諧維護穩定,為新常態下統一戰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聚團結之力
統一戰線資源豐富、聯系廣泛,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的功能優勢明顯。要為新常態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凝聚方方面面的意志、智慧和力量,減少阻力,增強內力,形成合力。
在民族宗教方面,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工作方針政策,加強少數民族群眾代表和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引導和培養,理順各方面的情緒,化解各種矛盾,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在社會組織統戰方面,重點要以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和各級商會組織為平臺,加大工作力度,物色一批影響力大的代表人士納入重點聯系范圍,通過發揮他們的影響力來引領各階層社會組織的自律意識和服務意識,進而在推介本地區、民企入本地區、招商引資等有關工作中發揮他們牽線搭橋的主力軍作用。在港澳臺海外統戰方面,探索對港澳臺和海外合作新領域,發揮海外聯誼會、僑聯、臺聯等對外聯絡優勢,利用親情、鄉情、友情,走出去、請進來。大力宣傳推介當地資源優勢、傳統優勢和當地文化,努力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氛圍。
強化協同合作,鍛造隊伍提升素質,為新常態下統一戰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儲可用之才
統一戰線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要為新常態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健全并落實好組織部、統戰部關于黨外干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大工作溝通力度,密切配合,著力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作用突出的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為新常態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一是注重教育培養。舉辦好各級別和層次的黨外干部培訓班,堅持政治培訓為主,切實提高黨外代表人士思想政治素質,不斷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政治共識。支持黨外代表人士進行自我教育,在考察調研中認識國情、省情、市情和縣情,在服務社會中提高素質,在合作共事中增進共識。二是注重實踐鍛煉。加強黨外代表人士掛職鍛煉和交流任職工作,將黨外干部納入黨政領導干部交流總體安排。做好組織黨外代表人士參與考察調研、參政議政和社會服務工作,在實踐鍛煉中增強黨外代表人士的才干與合作共事的能力。三是注重選拔任用。按照《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和《實施細則》要求,加大黨外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和實職安排力度,努力營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環境。同時,要強化統戰部門自身建設,著力鍛煉一支“政治上堅定、精神上振奮、業務上精通、作風上過硬”的統戰干部隊伍。要樹立“大統戰”思維,確立市、縣統戰系統一盤棋的意識,加強聯系溝通,改統戰部門一家“單兵”作戰為民主黨派、工商聯、僑聯、臺聯、民族宗教等多個方面“多兵種”協同合作,形成合力,為在新常態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統一戰線的積極貢獻。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萍鄉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服務 經濟 人士 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