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看點 看點
湖南防汛抗洪進入全面恢復重建階段
民政:春節前所有倒房群眾入住新居
汛期各地群眾受災情況怎樣?受災群眾生活如何保障?是大家最為關切的問題。
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唐白玉發布,全省共有1223.8萬人受災,因滑坡掩埋、泥石流、房屋倒塌共死亡63人,因溺水、地面塌陷及其他原因死亡或失蹤20人;全省轉移安置162.1萬人,需緊急生活救助47.1萬人;倒塌房屋1.8萬戶5.3萬間,嚴重損房2.4萬戶6.8萬間,一般損房11.1萬戶28.3萬間,直接經濟損失381.5億元。
目前,基層民政部門已逐村逐戶查災核災,準確掌握災情和受災群眾生活狀況,重點摸清災民倒房、急需救助情況,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省民政廳則會商省財政廳,緊急下撥了中央救災資金3.1億元、省級救災資金4000萬元。按照政策標準,對因災緊急轉移中沒有自救能力需要救助的,按人均300元進行救助;過渡期生活救助中對因災房屋倒塌或嚴重損壞,無房可住、無生活來源、無自救能力的,按每人每天20元左右,最長不超過3個月進行救助;災后恢復重建方面,原則上對困難重建戶按每戶不低于2萬元進行救助,對特困重建戶(特困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和重點優撫對象家庭),進一步提高標準重點保障,對一般損房困難戶,按不低于每戶2000元進行救助。
省民政廳要求,除當前防汛任務仍然嚴峻的市縣外,各地需在10個工作日內,將緊急轉移需救助人口、過渡期生活救助人口及因災倒房戶臺賬上報。
“確保2017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災后重建任務,春節前所有倒房群眾入住新居。”
國土:防范新隱患點,堅持24小時雙人雙崗值班
本輪強降雨引發我省地質災害達5213起,地災防范的嚴峻形勢極其罕見。國土部門及時動員安排部署、集中力量排查和督導、加強地災防治知識教育和監測預警、及時有力組織開展應急處險、強化信息報送和輿論引導,全省上下打了一場地質災害防范硬仗,各地成功避讓地質災害443起,緊急轉移10萬余人。
“國土部門將把地災防范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督促各地、各有關部門和有關方面嚴格落實法定責任。”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方先知介紹,下一步將從5個方面進行地災防范和開展災后恢復:
調動一切可用資源全面大排查,積極組織精干力量指導各地排危處險,在全省范圍開展地災變更調查,對新隱患點逐一制定防范措施。
加強地災知識宣傳普及,重點開展農民切坡建房地災防范專題宣傳。
毫不松懈加強監測預警,堅持24小時雙人雙崗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多途徑將預警信息第一時間發送到村、到戶、到人,努力實現預警信息全覆蓋。
堅持科學施救,堅決防止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擴大,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盡快下達專項資金開展地災應急處置,幫助災區恢復重建。
經信:科學調度電力、通信,繼續修復設備設施
針對我省電力、通信設施受損嚴重的情況,省經信、電力、通信各部門和單位快速反應搶險,全力以赴抗災。
省經信委副主任殷林波介紹,省經信委和省電力公司加強了水庫的科學調度,做好騰庫和水電滿發;及時全力組織修復受損電力設備和設施;加強對發電企業的調度管理,水電企業嚴格按照批準的水庫調洪調度方案運行。省電力公司積極對接巡堤、排漬區域防汛指揮機構,做到“人到電到、泵到電到”,確保防汛搶險電力供應。
湖南電信、移動、聯通、鐵塔公司采取緊急布放光纜、應急發電、系統割接等措施,對受損基站、桿路第一時間搶修;緊急調配應急設備投入搶險一線,通過緊急開通衛星基站車,提供衛星電話,緊急搶修政府專線電路,視頻連線等方式,有力支撐相關部門指揮調度。
據統計,截至7月9日7時,已累計恢復5座35千伏變電站、16條35千伏線路、1001條10千伏線路,2.5萬多個臺區、230.33萬戶用戶供電;尚余2條35千伏線路、4條10千伏線路、157個臺區、1.66萬戶用戶未恢復供電。目前,湖南移動全省因災情中斷的基站減少為86個,災區通信已基本得到恢復。
殷林波介紹,下階段,主要采用修復原有線路、架設臨時電線或安排移動電源等措施,確保水退或路通24小時內恢復供電和通信;緊急調配材料和施工隊伍,科學組織應急搶險,在受災區域全面組織災后恢復;組織開展受災區域全面的隱患排查,防止發生次生災害;及時準確掌握雨情災情,繼續做好水庫科學調度,全力確保安全度汛。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恢復 全省 重建 防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