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網店刷單炒信誤導消費 網購評價中有哪些貓膩?

2017年07月14日 14:53 | 作者:王珂 王子堯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虛假評價背后有套路

關注追加評論、留心店主回復等,可有效分辨真假評價,保留聊天記錄有利于消費維權

近日,全國首例個人通過創建平臺、組織會員刷單炒信并從中牟利而獲罪的案件在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法院公開宣判。“90后”被告人李某因犯非法經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6個月,連同此前已宣判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予以并罰后,法院決定對其執行有期徒刑5年9個月。

工商總局曾發布報告稱,網購中的信用評價問題是制約電商發展的障礙之一。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武長海認為,信任是互聯網經濟的基礎,網店刷單不僅違法,而且嚴重危害了公眾對于互聯網經濟的信任感。

“我網購時一定會看評價,而且更關注追加評價。”山西大同居民李玉說,刷單極少會回頭給追加評價的,與首次評價時間差幾天的評價,可信度更高。對于中差評,李玉并不會特別在意。“這可能只是商品批次問題。少量的中差評反而會引起賣家注意,能提醒他們提高商品質量。”

“不管好評有多少,只要有幾個差評說商品質量不行,我就不想買了。”大連某傳媒公司職員魏建東說,尤其要當心說商品包裝有問題的評價,因為包裝質量差是偽劣產品的通病。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教授于婷婷說,網購平臺的用戶評價本來用于為消費者提供一個相對“對稱”的信息環境,但負面評價往往更能影響消費決策,因為消費者能從負面評價中感知到更多風險。

分辨評價的可靠程度是有技巧的。“最重要的還是看評價內容,凡是出現‘幫朋友買的,朋友很喜歡’‘第二次購買了’這類話,就是比較明顯的刻意編造痕跡。因為如果不是快消品,二次購買的概率往往不大。”李玉說,如果評論能清楚地寫出商品優缺點,其可信度就比較高。

也有業內人士提醒,如果一件商品的評價中都是長篇評價,表面上看起來信息量很大,卻需要謹慎看待,因為大部分買家都是習慣默認評價或只給出簡短扼要評價的。

一位電商平臺從業人員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前可以詢問店家客服是否為實物拍攝,并針對細節詳細提問,這樣可以留下證據,如果收到的產品與描述不符,就可以根據聊天記錄依法維權。

編輯:梁霄

01 02 03

關鍵詞:網店 刷單 誤導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高清aⅴ日本欧美视频 亚洲性爱国产性爱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亚洲国产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一区 |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