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重慶一廠區小診所的34年:不是熟人也能變熟人
就這么扎在起重機廠老廠區34年,從廠醫干到診所,說是老了,發間也不見有雪痕。
1983年起重機廠衛生所分來一個瀘州醫學院畢業的大學生,中西醫都會,全日制的本本,大家很高興,龔繼明也高興:“跟分去醫院的同學工資一樣,但是大廠有勞保啊,福利很好的。”很快他就成了鎮所之寶。
衛生所規模最大的時候有兩層樓,30多人,因為他能看中醫,還專門開了中藥房。病歷建到1500多人,這些職工和家屬,“我喊得出那一千多人的名字”——這個是老支氣管,那個長期高血壓,哪個濕熱重,哪個氣滯肝郁,他也能了然個七七八八。
這是一種關系的起點,人和人的情分從記憶開始:我記住你了,我們之間才開始一段關系。他們對龔繼明來說,就不再是漢字組成的1000多個名字,一個名字勾勒出一個人,是病人,也是熟人。
那也是整個國企最風光的時代,廠里職工1000多人,巨大的廠房和車間,寬敞的廠區馬路,有看不見的熱流涌動蒸騰,空氣里都是蓬勃的勁。
大型廠區就是一個迷你版的城,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這個城突然變成幻城:四處漏風,吱嘎作響。
國企改制,下崗……龔繼明也在其中。
他承包了衛生所,自負盈虧。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一個廠醫的論文學術之路徹底停止。
“沒得法,要生活。”他復印了廠醫時代發表的論文目錄翻給我看。
其實有焦慮,也有驚惶,但他不說焦慮和驚惶。要生活,只能做。他在診所外貼出服務宗旨:隨叫隨到。
編輯:梁霄
關鍵詞:重慶 小診所 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