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養殖污染之“痛”如何治:生豬禁養、建污水處理廠
“真是沒想到,3年時間,九洲江水變清啦!”廣西壯族自治區陸川縣古城鎮北豆村賈蓮瑞老人感嘆。
老人家住九洲江邊,與廣東廉江市石角鎮山角村隔江相望。說起這條江,兩岸人愛恨交加。九洲江全長168公里,滋養了廣西境內陸川博白兩縣10鎮,到廣東匯入湛江600多萬人的飲用水源地——鶴地水庫。然而,近些年,上游發展起2000多家養殖企業,糞便直排,讓九洲江一度污水橫流。
既讓河流恢復健康生命,又要保百姓生計,2014年粵桂兩地聯手治理九洲江,河長制治水管水,新技術直面養殖污染難題,3年整治成效初顯,最新監測顯示,九洲江跨界考核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水清了、岸綠了,百姓錢袋子更鼓了。
河長上崗,聯手“治病”,跨界河流“對癥下藥”
九洲江治理,頭號難題是養殖污染。
治污“對癥下藥”,第一招就是生豬禁養。玉林市將九洲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沿岸200米以內劃定為禁養區,清理拆除生豬養殖場。
上游治污,下游補償。為還百姓一江清流,兩地簽署生態補償協議,累計投入14億多元,攜手共治九洲江。
誰來擔責?九洲江流域率先實行“河長制”,博白縣、陸川縣總河長由縣長擔任,鎮長和村委會主任分別擔任鎮、村河長,將責任層層壓實。“河長上崗,一竿子到底,誰境內的河流污染了,就要被問責。”許多河長坦言壓力。
“這幾年靠養豬賺了錢,一下拆掉豬場,肯定不情愿。但政府給了補貼,幫著找好新地址,咱還有啥說的?”博白縣博白鎮柯木村養殖戶龐捷說。
3年時間,2億多元生態補償資金推動,陸川縣累計清拆養豬場1152家,博白縣累計清拆養豬場837家,數十萬頭生豬搬了家。
生豬禁養同時,沿江鄉鎮全面建設污水處理廠。目前博白建成24個鎮污水處理廠。陸川建成縣級污水處理廠1座,日處理能力2.5萬噸,鎮級污水處理廠9座,村級污水處理廠48座,實現了沿線鄉鎮的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
治水用上先進技術。石垌河是九洲江南部最大支流,石垌河治污,玉林凱政環保科技公司運用微生物磚、生物酶、水上植物等手段,進行水生態修復。“一塊微生物磚能管4平方米水面,沒有半點化學物質,不會造成二次污染,運行費用也很經濟。”公司負責人勞英夫說,公司在石垌河、泗里河、中屯河、寧潭河設置了9個生態修復點,流轉200畝土地,通過水體修復,帶動玫瑰種植,打造客家玫瑰小鎮,發展玫瑰精油、玫瑰花茶等產業。
兩地聯合執法,今年以來開展打擊非法采砂行動26次,整治非法砂場44家。攜手治水成合力,九洲江飲用水源保護區非法采砂、違法養殖、河道污淤等問題得到明顯改善。
編輯:梁霄
關鍵詞:養殖 污染 生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