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少年弒母案背后問題重重 如何拯救悲劇中的孩子
讓他們真正改變,專業力量不可或缺
如何讓問題青少年或者犯罪青少年真正悔罪并改變?如何有效地對這個群體進行干預?在兩天的論壇中,這是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
“專業社工的介入為青少年罪犯所提供的心理評估(量表),為起訴階段的審判定性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參考。其提供的攝入性訪談和專家遠程督導幫助,有助于專業社工在服刑期間和公檢法一起對青少年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心理矯治和幫扶工作,在青少年認罪的情況下,進一步幫助青少年深刻認識到行為的錯誤性,達到悔罪狀態。促進青少年罪犯心理的完善和人格的改善,預防和減少青少年二次犯罪的可能性。”康龍表示。
而在“少年殺母案”中,康龍團隊扮演的正是這樣一個角色。對于這樣一個案件,康龍和團隊同事最終將向檢察院提交了一份專業的評估報告,不管這份報告對量刑是否有意義,但他希望這樣的“診斷”能夠對少年以后的矯正有作用,“不管是在監獄中,還是社區矯治過程中,都能夠對癥下藥,真正讓孩子改變”。
對此,姚峰也很認同,他認為,專業的社工可能是目前最適合做審前評估調查和后期心理矯治等工作的群體。
“專業社工在對青少年罪犯所處的生存環境(家庭、學校、社會環境等)進行多角度、多層面了解的情況下,對青少年罪犯進行的全方位評估為司法機關在起訴階段的審判定性提供可能具有決定性的參考。后期再通過理解性的談話疏導,幫助青少年找到犯罪的內在動因,幫助改變其生存環境,改變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狀態和思維方式,幫助其建立內化規則,預防青少年犯罪及二次犯罪。”
對于一個犯罪青少年的幫扶并不容易,是一個復雜系統的工程。“以一個孩子為例,我們要改變他,就需要針對他的思考方式、行為方式、情緒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還要結合他過去的一些節點,比如在哪一節點上會沖動,在哪些節點上會有越軌行為,等等,來制定矯治方案。就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方案的制定需要非常精細化,并且在矯正過程中,還需要一個小組,專門針對這個人,對其日常行為進行監控,細致到每周開一到兩次分享會,問這孩子這幾天遇到什么問題,是怎么看待這些問題的,是如何處理的,有什么情緒和意見要表達,然后從他的表述中來看他的思維方式,從而針對他對某個具體問題出現的想法、情緒開始分析,幫助他對其思維方式進行反思,慢慢改變。但是如果他有一個根深蒂固的犯罪思維模式,這個改變的過程會很漫長,而且會有反復。”姚峰解釋說。
姚峰認為,這樣系統專業的過程對做這項工作的人要求很高,要有耐心、奉獻精神和專業知識,這并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
編輯:梁霄
關鍵詞:少年 弒母案 悲劇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