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全力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治國理政論壇“全面依法治國”理論研討會綜述
第四,關于公正司法。與會專家一致表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司法活動必須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來進行,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有專家認為,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一是司法具有定分止爭的終局性作用。司法審判這種終局性的作用,對糾紛實行司法最終解決原則,使受到侵害的權利最終必定會得到保護和救濟,違法犯罪活動最終必定受到制裁和懲罰;二是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公正司法對調解、行政裁判等社會公正活動都有良好示范作用,對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道德風向起著重要作用;三是司法公正對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起著保障作用。公正司法既保障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又保障公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使人們生活在有序的社會秩序之中;四是司法公正對人們的行為有預測作用。公正司法使人們能夠預測到自己的行為及其后果,促使人們遵紀守法,成為法治社會的公民。
有專家認為,必須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在改革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五個方面: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始終保持與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同心同向、步調一致,確保司法改革的正確政治方向;二是堅持問題目標導向,牢牢把握建立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目標,將其作為制定改革政策、推進改革舉措、評價改革效果的基本準則;三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司法改革的根本評判尺度;四是堅持以司法規律為準則,以尊重和回歸司法規律為重要原則,構建符合司法規律的司法權配置體系和運行機制;五是堅持科學改革方法,把頂層設計和地方探索結合起來,把改革于法有據和改革創新結合起來,把重點突破和系統集成結合起來,把落實主體責任和獲取廣泛支持結合起來,把制度性改革和技術性革新結合起來,確保改革落地生根。
有專家認為,必須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懲治司法腐敗。檢察機關要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嚴厲懲處司法不公背后的腐敗犯罪,進一步規范和約束司法權行使,積極預防和懲治司法腐敗。同時,檢察機關應當牢固樹立“監督者更要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堅持黨的領導,在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民主監督、社會監督等外部監督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內部監督,堅持抓牢制度建設,嚴格規范檢察權運行,切實防范檢察環節滋生司法腐敗。
第五,關于全民守法。與會專家一致表示,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環節。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推進全民守法,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有專家認為,領導干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一是著力發揮領導干部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示范帶動作用,把法律作為行使權力、履行職責的基本準據,讓法治成為領導干部履行領導職責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基本思維方式;二是著力培育領導干部尊法敬法的法治信仰,促使領導干部牢固樹立法律至上、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觀念;三是完善領導干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制度安排,通過嚴格落實黨委(黨組)中心組學法制度、實行領導干部旁聽庭審制度、完善依法決策制度等方式,提高領導干部法治意識和依法辦事的能力,為全社會樹立良好示范。
有專家提出,必須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法治文化是一個社會的法律制度及其實踐所具有的深層文化內涵,對法治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撐作用。一是弘揚法治精神這個核心,在全社會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努力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二是夯實法治宣傳教育這個基礎,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進一步改進創新形式,著力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三是抓住踐行法治規范這個關鍵,使人們把法治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行為習慣,把“紙面上的法”真正落實為“行動中的法”。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法治 立法 執法 依法治國 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