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42%受訪大學生關注“網紅” 不必談“網紅”色變
“‘網紅’是離我們很近的普通人”
“我覺得‘網紅’就是一群在某些方面比我們強的人,他們不像明星或者其他名人那樣高高在上,我們普通人也可以接觸到?!比~予提到了自己和“網紅”的一段經歷。
有次,葉予想找一首曲子,但因為版權問題,該曲尚未在網上公開。后來,“網紅”迪迪幫助了他。迪迪是位音樂制作人,經常給歌手們譜曲。在一個直播平臺上,他有近10萬的粉絲。
去年8月,葉予來到北京參加演唱會,和迪迪在線下見了一次面?!拔覀兞牧撕芏嚓P于音樂和人生的話題。”葉予回憶,那段時期自己一直在糾結要不要正式往音樂方面發展,迪迪堅定了自己的信心,“迪迪告訴我,做音樂關鍵是要有心,音樂圈里有不少人都是半路出家的,有些甚至沒有經過科班訓練,但都成了很好的制作人。”
在得知葉予想正式學音樂后,迪迪還成了他的鍵盤老師?!暗系虾茉敢鉃檎嬲雽W習的人引路,他還給我推薦了不少樂理書籍,我現在的不少聲樂老師也是他幫忙引薦的。”葉予說。
葉予的微信里有不少像迪迪一樣的“網紅”?!拔矣X得現在‘網紅’在慢慢轉型,‘錐子臉’不能代表所有的‘網紅’,我現在關注的‘網紅’恰恰是那些有本事、有才華的人?!比~予說。
浙江理工大學心理學系教師甘甜認為,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年輕人喜歡“網紅”是從眾心理和求異心理這兩個看似矛盾的心理相互作用的結果。一方面,年輕人容易在相似朋友圈形成追逐“網紅”的風潮。同時,“網紅”與眾不同的地方讓人產生對標新立異行為的追逐感。
“‘網紅’更容易引起共鳴,這在心理學上稱作為‘共情’?!W紅’就像一個你身邊的普通人,你覺得他很有意思很有特點,更接地氣,更加容易被他吸引?!备侍鹫f。
在甘甜看來,無論喜歡“網紅”還是明星,都是一個自我認知的契機。“認識自己,分析自己,尋找原因,好好思考喜歡‘網紅’的理由,才能夠更加理性地追‘網紅’?!?/p>
“對‘網紅’的評價不能一概而論”
陜西科技大學的高翊維表示自己平常很少登錄微博,微博只用來關注熱點球賽的他一聽到“網紅”,便皺起了眉頭?!疤搨?、浮夸、做作。”他這樣評價“網紅”們。
在他印象里,“網紅”大多都是“有著尖到不行的錐子下巴、高調炫富的作風和對外貌的過度自信”。他還記得自己無意中看到的微博熱門視頻,一位“網紅”對著手機屏幕哭著叫喊自己被人追打,他覺得無聊又難以理解。
高翊維認為,很多“網紅”為了追求點擊量和關注量做一些毫無意義并且違背價值觀的嘩眾取寵引人眼球的事情,讓人反感。
和高翊維觀點相似,提到“網紅”,沈哲的腦海里馬上想到“整容臉”“博出位”和“炫富”等詞。沈哲覺得,對于這些“網紅”,連批評和質疑都是一種流量,所以一直“眼不見為凈”。
甘甜表示,當大家看到“網紅”形象大多數都是“整容臉”的形象時,大家自然而然就貼上這樣的標簽了?!皹撕灮钡暮锰幨强梢詭椭蠹铱焖俚亓私膺@件事情,處理一些問題,但另外一方面它并不是那么客觀、全面,反而有失偏頗。有些“網紅”為了吸粉、保持粉絲量,會嘩眾取寵,傳遞很多負面的能量和信息,而當很多突出的負能量“網紅”成為“刻板化”印象時,大部分人會對“網紅”產生反感情緒。
南開大學文學院傳播學系系主任陳鵬認為,“網紅”沒有標準的定義,他解釋道:“我們一般習慣上會把借助互聯網的平臺,通過一些網絡行為、網絡活動、網絡事件,使自己在知名度,關注度,粉絲量上有大量提升的這一群體稱為‘網紅’?!?/p>
“很多時候,‘網紅’需要做一些出格的行為來成為一個‘爆款’,而這些行為或事件本身就容易引發爭議。但如果不出格沒有爭議就很難引起關注?!标慁i說,通過出格事件或者是一些打破底線的事件而獲得很高粉絲量的行為,讓人們很容易對“網紅”帶有很多負面看法。他也表示,這類具有爭議性的“網紅”通常曇花一現,是不可持續的。
“對‘網紅’的評價不能一概而論?!币晃桓咝=處熣J為,如果對“網紅”這一群體進行評價,必須結合具體的“網紅”,關注他們到底做什么。他提到,在日常教學的間隙,自己會有意識地和學生們分享一些正能量“網紅”的事例?!捌鋵崱W紅’群體中不乏優秀的、正面的案例,比如華中科大原校長根叔的畢業典禮致辭,老院士坐高鐵二等座看書等,都是值得弘揚、值得學生們學習的‘網紅’?!保ㄕ憬砉ご髮W 陳新怡 浙江師范大學 張晨怡 安徽師范大學 談舒鈺 浙江財經大學 柴若月)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網紅 關注 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