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東方IC被指“維權式營銷” 代理圖片版權歸屬存疑
姚歡慶認為,正規記者利用職務之便,向第三方商業圖庫傳圖,實屬違規。同時,姚歡慶也指出,上述兩種情況,還需參考雙方合同,“很多報社與圖庫本身就存在商業關系,記者傳圖是規定,該情況就需要另外討論”。
維權訴訟被指成營收模式
行業人士透露,國內圖庫較多,但較成規模的屈指可數,國外Getty Image和視覺中國合資的圖庫華蓋創意,本土老牌全景網,昵圖網旗下匯圖網和今日頭條旗下東方IC等。近年來,各圖庫在強化版權意識同時,也經歷著野蠻瘋狂生長。
“我真是不想用他們的,但是我沒有鑒別能力。”某中央級媒體網站圖片負責人,提起東方IC“苦不堪言”。
北京時間了解到,多家新聞網站都遭到東方IC的起訴,同時還有東方IC的銷售人員上門推銷。“要么接受他們的不合理報價,要么就得應付沒完沒了的官司。”一位門戶網站版權負責人向北京時間抱怨。
一位圖片版權市場的資深人士告訴北京時間,圖片庫都有后臺系統自動捕捉各個網站的侵權行為,開始發現的時候往往不去維權,等到侵權圖片累計到一定量,再進行維權,以起訴同時推銷的方式,達成被動版權交易。
該人士強調,被動版權交易是圖片庫營收的重要部分,“為了方便網站侵權自己的圖庫,有些圖片社甚至經常變換版權水印的大小和位置,網站很難通過技術手段去屏蔽帶有圖片社水印的圖片。”
某央媒官網負責人接受北京時間采訪時則表示,網站信息海量抓取,很難對圖片版權進行逐一甄別,“此前,我們已購買另一家圖庫服務,東方IC法務常向我們提出侵權提醒,然后營銷介入談判,很難讓人不懷疑他‘維權推銷’。”
針對上述說法,姚歡慶認為,這種手段是商業公司常用“路數”,“明顯違規,既不合理,也不道德”。他特別指出,三方網站在使用合約媒體內容時,若后者已和圖庫簽署使用協議,那么網站在轉載該媒體內容時,并不夠成侵權。
“這是東方IC慣用手段,說是侵權什么的,那應該是法務談吧?但這家公司出面的都是銷售人員,一張嘴就是年度合作,一年給**萬,就不整你們了。這是維權還是收保護費?”南方一家省級新媒體負責人告訴北京時間記者。
據該負責人介紹,東方IC的商業模式與一般的內容公司不同,別的公司不希望被侵權,而這個公司做的就是“侵權生意”,“他不想讓你多買幾張圖片,而是讓你意識到你避不開他,讓你花錢免災。”
該負責人稱,在談判中,東方IC銷售人員舉例曾經成功起訴某某公司,成功把某某APP“搞下架”,“你知道他說什么?他說‘要知道我們可是有很多頭條號的’!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他有很多頭條號?這是圖片庫還是***?”
該負責人強調,其所在媒體很重視版權,愿意為所使用的圖片付費,“可是,東方IC沒有我想買的東西。打個比方,正常的模式下,東方IC上有一位攝影的一組照片很好,我們作為用戶下載使用了,你們也下載了,一百家媒體下載了,這位攝影師應該能獲得很多分成對吧?但現在這個公司是四處收年費,這個年費能給到攝影師嗎?”
該負責人還稱,在談判中他們希望與東方IC總經理直接溝通,“銷售說他們老大是美國人,平常不來中國。為什么不讓老總間溝通呢?還胡扯什么美國人,美國人能在中國開新聞圖片庫嗎?那么多時政新聞圖片,開玩笑。”
不過,這位負責人可能錯怪了東方IC的銷售人員。據東方網報道,東方IC總經理匡某某確實是一位“美籍華人”。
針對“維權+營銷”的捆綁模式,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斯偉江律師也認為,這是行業內普遍現象,很多互聯網公司都采取這種方式,強勢推銷,但若從法律上來界定,還要視情節輕重衡量是否構成敲詐,但無可否認的是,無疑會增加雙方維權成本。
8月15日下午,北京時間就上述現象和疑問,致電東方IC公關部陳姓負責人,他表示,關于圖庫版權問題由銷售和維權部負責,“單方部門負責這事,我這邊也不清楚,不負責這一塊”,婉拒采訪。
隨后,北京時間又致電東方IC銷售部門馮姓工作人員,他回應稱,“東方IC對外侵權的界定,都是我們版權作品,包括簽約攝影師作品,我們和使用方的內容授權協議也規定了只能對方使用,若再與其他網站簽訂內容轉載協議,我們是不允許的,用了我們的圖,肯定就侵權了”。
上述受訪者否認稱,不存在所謂的“維權式營銷”,“既然侵權了,要么購買我們的圖片服務,與營銷部門溝通,要么就賠償侵權損失,與法務部門溝通”。
北京時間記者 李一凡 岳嘉
編輯:秦云
關鍵詞:東方IC 維權式營銷 圖片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