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守望,為了這片凈土——可可西里生態保護紀實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前些年盜獵猖獗,我們一天抓了兩個盜獵團伙?!蓖宋楹笠言诳煽晌骼锕ぷ?0年的趙新錄說,有個盜獵團伙八九個人,配有小口徑步槍。
那咋辦?
“正義總會戰勝邪惡,必須頂上去。我們一直追到海拔5000米的地方,才把他們抓住。后來我們發現,沒收的槍支里,有的子彈已經上膛了。不知槍口是要對準藏羚羊,還是要對準我們?!?/p>
不害怕嗎?
這個中年漢子搖搖頭——“這種事,當時根本就沒怕過,就直接上唄!后來想起來可能有點后怕……”說完,他咧嘴笑了一下。
可可西里腹地遍布濕地沼澤。每次進山,陷車是免不了的。
隊員們需要用石頭墊路一點一點往前挪,有時好不容易挖出來,沒走幾步又陷進去了。
因為高寒缺氧,隊員們每揮動一次鐵锨,都會消耗很大的能量。
萬一趕上爛泥潭,就更讓隊員們頭疼了。
他說,從來沒見過那樣的泥巴——很粘很稠,就像瀝青一樣。挖車時,鐵锨伸進去,根本就拔不出來。隊員們只能用手把車挖出來。
“有好幾次,本來一周的巡山計劃,生生被拖成十幾天?!彼f,最艱難的時候,整整一天,隊伍才前進了4米。
說起十幾年里巡山的日子,尼瑪扎西這個寡言的藏族漢子幾次哽咽。
為減少負重,隊員們進山會盡量少拿些飲用水。冬天還好說,鑿冰化雪都能取水。到了雨水豐沛的夏季,他們喝的水一半都是泥沙,還有的水里都是紅色的蟲子。
“感覺水里像放了洗衣粉一樣,全是泡沫?!蹦岈斣髡f。
2009年冬天的一次巡山,車輛陷進了冰冷的湖水中,導致油箱進水。將車從湖水中抬出時,大家都已凍得麻木了?!捌胀ǖ陌庾佑檬治斩嘉詹蛔。枰硪恢皇謳兔⑽鍌€手指頭按下去?!?/p>
修好車,司機郭雪虎點了一堆火準備取暖。
“嘭”地一聲,修車時濺在身上的油水混合物突然爆炸了,火苗在他的褲腿上直往上竄。
尼瑪扎西急中生智,趕緊拿起一床棉被裹在了郭雪虎身上。
“如果火再不滅,我會一腳把你踢回冰冷的水中?!?/p>
驚嚇過后,兩人又哭又笑。很久,他們都沒說話,只是緊緊抱在一起,體會著兄弟間厚重的溫度。
老一代可可西里人,好多都落下一身病——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肺水腫……
王周太的家人多年來一直保留著一張X光片。由于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王周太的脊柱已經完全錯位變形。
隊友說,因為巡山任務重,他總也抽不出時間去醫院檢查。那時候他的腰天天疼,巡山時疼得實在受不了,他就拿安全帶使勁兒勒住自己。
前后做了好幾次手術后,王周太依然選擇留在可可西里工作,干了七八年才退休。
這么苦、這么險,為啥能堅守在這里?
“只要融入這支隊伍,你就會找到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饼堉懿偶诱f。
進山了,隊員們就會擰成一股繩,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性命交付給了隊友。
進山了,隊員們最喜歡的,不是牢騷抱怨,而是放聲高唱著嘹亮的藏歌。
“更何況,到了山里,看到藏羚羊在你身邊奔跑,就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有對大自然深沉的熱愛,才有無怨無悔的付出。
記者到索南達杰保護站時,龍周才加和同事正在給今年救助的7只小藏羚羊喂晚飯——每只小羊一瓶牛奶。
喂完奶,兩個人坐在羊群里。不時有一兩只小羊湊到跟前,龍周才加伸出一只手摩挲著它們的頭。小羊“咩咩”地叫,他也“咩咩”地回應著。
“小羊就像我們的孩子一樣,要放生的時候,肯定不舍得,但它們畢竟是屬于可可西里的。”他說。
2001年,保護站成功救助并人工飼養了第一只藏羚羊“愛羚”。多年來,被救助成活的藏羚羊已經有500多只。
天天在山里,家里人咋辦?
“還沒結婚呢!跟藏羚羊打交道有點多,跟女孩子打交道就少了!”龍周才加說。他今年才28歲,卻已在可可西里工作11年。
上站、巡山,一個月下來,他只有三五天時間能在格爾木。“就算成了家,我們也沒有多少時間能照顧家人?!彼f。像他一樣,這里的小伙子普遍結婚都比較晚。
趙新錄想了半天,還是說“家里人挺支持”。盡管兒子小的時候,兩三個月才能見一面。但家人都覺得,他做的是跟英雄索南達杰一樣的工作,從來沒有一句抱怨。
但家里人知道,每次進山,吉兇未卜。這里至今延續著一個神圣而莊嚴的儀式——巡山隊員出發前,家人、同事都要前來送行。
巡山隊員和親人、同事一一擁抱、貼面。這是藏族人的傳統禮儀,也飽含著祈愿平安歸來的最深的祝福。
有人說,隨著監測技術的應用,現在的可可西里巡山隊可能是最后一批巡山隊員。
秋培扎西說,科技手段再發達,人的作用也不可替代。更重要的是,可可西里人的堅守精神永遠不會消失,那是對自然的無比敬畏,對美好生態的永恒追求。
希望樂土——從自覺意識到制度保障,可可西里的綠色發展之路必將更加寬廣,成為展示美麗中國的一扇生動窗口
曲麻萊縣多秀村,地處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緩沖區域。
藏羚羊、藏野驢時不時光顧,草原狼、棕熊等食肉野生動物也常常出沒,不少牲畜死于它們口中。
“牛羊吃草,狼吃牛羊,這是自然規律。這里是牧民和牲畜的家,也是野生動物的家,我們共享著一片草原。”牧民江巴才成說。
在可可西里周邊的牧民心里,對自然生態的保護意識正在生根、發芽。
人們領悟到,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這件事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
多秀村村民青次扎西去年成為政府聘用的一名生態管護員。
每周一,他都要騎摩托車沿著村里到可可西里的道路進行生態巡護,早晨出發,晚上回來,往返近300公里。
記者在109國道遇到正在巡護的青次扎西時,他的摩托車后座上載著一個已裝滿垃圾的編織袋,旁邊放著一個破舊的小書包。
青次扎西打開書包,里面有幾塊糌粑、一杯茯茶,還有一個記滿了藏文的日記本。
“上面寫著每次巡護的發現,如路邊的垃圾是多了還是少了,草原上的招鷹架等生態基礎設施是否完好,有沒有發現生態違法行為等。”青次扎西說。
不到1年的時間里,他記完了5本日記本,用壞了16個編織袋。
36歲的青次扎西原本是一位牧民。迎著朝陽將牛羊趕至沾滿新鮮露珠的草場,曾是他一天最快樂的時刻。但好景不長,由于盜采分子涌入、牧民過度放牧等因素影響,可可西里的草場被嚴重破壞,湖水也遭到污染,越來越多牛羊無草可吃、無水可飲。
放下牧鞭、保護草原,是青次扎西從那時起就萌生的念頭。如今,像青次扎西這樣的生態管護員在可可西里、在三江源地區越來越多。他們停止放牧或減少牲畜數量,領起了政府發放的工資,家里收入有一定保障的同時,草原生態也得到保護。
“第一次來可可西里時,看到沿著路邊徒步撿拾垃圾的牧民,內心很震撼。”游客牛浩說,這里是足以讓每個外來人都心生觸動的生態教育課堂。
布周說,越來越多的游客也選擇緊緊攥住手中的垃圾袋,不愿辜負眼前的美景。
穿越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線分布著8座綠色驛站,大部分騎行、自駕的游客自覺來此丟棄垃圾,不少人還主動在驛站當起了志愿者。
來自北京的生態志愿者馮啟芳說:“很多人發自內心地熱愛可可西里,愿意為這里做一點自己微小的貢獻?!?/p>
聚流成川。各方力量匯集在可可西里,共建、共享、共同守護這片美麗荒野。他們身體力行,將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付諸實踐。
申遺成功后,可可西里獲得新的機遇,她將向世界展示中國的生態理念和綠色形象。
知名度更大了,可可西里生態被破壞的風險是不是更高?
“申遺成功并不意味著可可西里能安享其成?!辈贾苷f,世界遺產地每年都要接受動態考核,必須在機制、科研、管理等方面達到極嚴格的世界標準,始終完好保存自然風貌。
巡山隊員們坐進課堂、捧起書本,開始學習野生動植物分類、生態本底調查等基礎知識?!拔磥恚覀兗纫敽每煽晌骼锏氖刈o者,也要做好當地的生態觀察員和宣講員?!饼堉懿偶诱f。
“在不斷理順完善機制的基礎上,可可西里還將努力強化區內的科研支撐。”李曉南說,目前,中科院、清華大學及青海省政府正籌劃組建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有望為包括可可西里在內的自然保護地提供更多智力支持,培養專業人才。
今年,可可西里天地一體化生態監測及大數據分析系統也進入籌建階段,未來所有衛星和野外調查數據將在這里匯總,向相關研究機構開放。
李曉南說,“拿拳頭保護生態”的模式將成為歷史,當地將在生態教育、生態科研等領域發揮更多作用。
“我們正努力將可可西里打造成展示美麗中國的窗口。”他說。
從這個窗口,人們將看到什么?
是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美好的共同家園,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壯美前景,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嶄新篇章。
(記者毛磊、高敬、陳凱、張濤、李琳海、李亞光)
編輯:秦云
關鍵詞:可可西里 生態保護 生態文明建設